第6章 養豬養雞農村事 學校放假搞農忙(3 / 3)

那肥胖的婦人:“你的仔兒將(像)麼裸樣兒,身上耐塞(不衛生)死,從小兒結根(羅嗦,嘮叨)得狠,嗯(你)這個細狗婆兒,看偶(我)好七夫(欺負)就來七夫(欺負)偶(我),嗯這樣的細狗婆兒地岸太少了,比你好上一千比(倍)的地岸上多得黑裸糊黑(多的意思)。天天想欺負你老娘,大賣B的!”

另外個清瘦的女人:“嗯給裸氣(不同意別人的觀點)轎裸精(別人說錯)嗯不屙包尿看哈兒嗯自個象麼裸樣兒??????”

蛋(罵)著一會兒瘦點女人的男人出來說:“你有氣力與這樣的爛狗婆港幾(吵架)不如我接(我們)去幹活還有點收或(收獲)。”

男人拿了二根糊田棍(削得光趟的木棍,秧插到田裏時要去用腳在每棵秧中間踩一腳,後又在寬行上用腳橫向輕輕趟過去。)拉著女人糊田去了,那女人離開時還回頭罵了二聲:“嗯再蛋(罵)蛋得繼死!”狠狠地罵了一聲就與男人糊田去了,懶是理睬她們女人。

糊田對秧苗的生長有很實用的價值,一來給田鬆土,二來把秧與秧中間的稗子扯起來扔到岸上去,稗子不扯起來扔掉會長成野稻子,關鍵是沒有穀子喲,還要把除秧以外的雜草踩到泥底下去,這樣才保證稻穀長勢更好。肥料充足禾苗就長勢好。長勢好豐收就有希望。

秧在成長的時期要麵臨著病變,又要肥料來補充生長期的營養。又要防止雜草性(瘦,因為有不相同的雜草扯走了秧要吸收的肥氣。)了秧。父說:“隻要看到野草一出來就要扯掉,你們看好了。”

像與我家一樣沒有錢買農藥的人家,要及時檢查秧上長蟲子沒有,如果剛開始秧子上有蟲子滋生,就得趕快去撬蟲。橇蟲的工具我家從古老的到新做的有好多把,這個工具很實用,把蟲子從秧葉子上橇到田裏的水裏就不能活了。這個手工除蟲,環保又綠色。

想想現在都打農藥除秧上的蟲子,哪裏雖說不發達,這工具卻領先了現在人注重養生的理念。撬蟲子的工具我就叫撬子吧,它是用九根蔑片做成的。蔑片長度有三十公分樣子,根根要有青(竹子皮)的一麵,前麵要削尖。再把不容易腐爛的繩子並排著捆緊。

有舍得用的人家還把牛皮割成一小綹綹的紮撬子,是牛皮最結實了,更不容易爛了。記住中間一根要粗點長些,留出一根柄子,握手的地方要用繩子纏大些,這樣握著才感覺舒服。試試就知道了。

撬蟲時對立秧葉子從下麵向上撬,向前邊走邊撬的,記住撬過和沒撬過的地方,再回轉身來接著撬蟲子。一季下來可能要撬上好幾次,蟲子沒有了秧變綠長高。沒有蟲子才保證產量不減。

我記事時二個姐姐都已經嫁人了。一個嫁在一個村裏,離我家大約有一公裏。一個離我家約有五公裏。在一個鎮子裏也還好。

姐姐都沒讀過書可以說先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認識。據說後來各個村到小隊開展了掃盲活動,大概學了常見的幾個字,名字起碼能寫和認了。總之要讀書,是沒條件的。自學嗎,又要種田。

遠點的一個家裏有事就回家,她家裏糧食比我家充足些,要麼是帶點米稱一塊肉孝敬下父母,知道父母的養育在那個年代多麼不容易。拖兒帶女的,家裏生活保障都沒有。父母那年代好可憐。

也是我見到最貼心最孝敬父母的姑娘。大姐姐離家近些,嫁的男人也是個老實人。男人肩負著自己女人不受人欺負的責任,但他沒有盡到。常言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真是千古名言。大姐人忠厚在垸子裏常被人欺負。“人善被人欺”太有道理了。

男人還不幫忙說話,認為自己的女人沒用也跟著欺負她,公婆也是。女人受到欺負時第一時間想到娘家人,大姐就哭著回來訴苦。父和姨也是老實人,認真勸導女兒不要與她們一般見識。到後來被人家打了,肖垸在趙坳也是大戶人家,會組織幾個人去理論一番。

理論的結果也是對方說幾句不情願的“好話”來應付一下。別人要欺負你肯定是看你沒有後台,要麼是家裏來不了說話有分量的人。自己家姑娘被人欺負,肯定要去評理的。而且要給個說法。

人的愚昧不是想什麼來支撐它,往往對付不講理的人可能最有效的辦法讓他怕你。自從我們長大成人後,加之不少人知道我會說又會打,好歹也讓欺負我姐的人安分了不少。保證以後不會欺負姐了。

第三十章:人工種植茯苓忙深山砍柴換油鹽

改革之歌響南北,山區農家得先聲。

分田分地忙著樂,集體財產也得分。

國家落後農民窮,山區農村最分明。

分田分地和山林,首先說說趙坳村。

別人不知他家境,書中單說自家人。

兄弟三人加姐妹,高堂父母還多病。

話說我家除姐姐出嫁外,我兄弟三人和一妹加父姨(媽)共六口人擠住在二間半的瓦房。而且這房子也是得到政府接濟款做的,雖說不能做成好房屋但足足讓人感動,也是村書記沒有忘記百姓的困難。

開始田到戶自己種自己的,同時把山林分到戶看管,但隻有看管權,如果被人家偷走了山上的樹木是要負責任的。

所以分給你的山林還不一定歸你所有,但農民也不笨,猜想以後一定會把山林歸自己的,所以在分的時候各抒己見,各想要各人想要的山林,一來從山上的林木麵積考慮,二來從山上的木材品種考慮。

山上有的是大片大片的岩石不生長樹木,而且隻有雜木。那時最能賣到錢的是鬆木和杉木。鬆木不斷可以賣木料,樹的兜(樹泥土裏部分)可以種茯苓,它也是九資河支柱產業的藥材。

分山林的時候家家都爭來爭去的要鬆樹林和杉木林,誰知若幹年後雜木竟也成了緊俏。雜木種植木耳和天麻鬆杉木是代替不了的。

山林分好不久真如大家所想,分的山林果然歸自己所有,有了自己的使用權,但要向國家交納特產稅。象我家的有了一棵白果樹(其實其它特產很少,茶葉不多,板栗同樣少。)也定了特產稅。

而且一交卻很多,你不交說這棵祖上傳下來的樹上的果子就要歸村裏了,開始不值錢,後來好幾年值錢了,好多人就眼紅,你不交稅人家就有意見,何況交的稅收也不低。家裏有了雜木山林和鬆杉木山林,但鬆樹林和杉木林不多,雜樹也少。後來雜樹能種天麻呢。

種茯苓也是農村應有的經濟來源,所以大哥每一年都會去砍幾棵東倒西歪不成器的鬆樹來種植茯苓,最喜歡勞動的我會跟在大哥後麵去挖茯苓場,砍鬆樹種茯苓。我們一人拿個削斧(與斧頭有點區別,斧頭口寬又平,靠麵前的一麵長又窄。)兒,大哥還加了個弓鋸和大鋤頭。弓鋸是砍伐樹的,大鋤頭是挖樹的,因為樹的根部同樣可以種植茯苓。以後還可以當柴燒呢,錢也有了,柴也有了,是好事吧。

鬆樹砍倒之後,先用斧頭把細椏兒全部削掉,再用削斧兒把鬆樹皮直線型削點,但要留下三公分樣子的皮,削鬆樹皮要連鬆樹木頭一起削下來,所以削下來的是一條條的,有會削的一條樹皮起碼有好幾米長。這些剛砍下來的鬆樹要先馱到可以種植的地方再削皮的。

削好皮放在一起時就要去挖茯苓場,土質要有沙性,不能是泥性重,不然不結茯苓的。所以選地兒,上種也要有技術。

而且要朝陽,最好是半陰半陽,上午陽光充足,下午就見不著陽光,這樣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便於茯苓生長。而且產量高。

曬得差不多時就要用鋸子把鬆樹格成七十公分左右一段,看好晴天時,把鮮活茯苓切成一塊塊的,不能損壞了茯苓皮,把挖好了的山地用沙耙挖出個一尺寬的坑,把鬆樹同(一段段的鬆樹)兒放進坑裏,再把茯苓種用刀切開的一麵向鬆樹同兒沒有皮的一邊,邊上放點細小的鬆樹同兒,上麵再添加沙土,埋些時間後茯苓會從沒削過的鬆樹同兒的皮傳輸菌絲,茯苓就結了,結得好的一個坑子裏有的十幾斤以上。一塊場所有的可以挖百斤以上。種得好的人家,一年幾千塊不成問題。

小隊輪著分保管室和蠶室,但保管室(隊裏放糧食的地方)裏麵有加工機(加工小麥粉和加工米的機器。)不能賣的,但機器可以賣給私人,私人買去後要價格適當優惠的為隊裏農民加工麥子和穀子。裏麵還有脫粒機(給小麥脫粒用的。)一起賣給私人。

那麼保管室因為有為人民服務的意思,所以價格相對要低好多。保管室就在我家後麵一點,加工很方便,不然肖垸的人加工要把糧食挑到別的小隊去加工。我家加工糧食最方便,離得比人家近。

再就是賣蠶室,蠶室有五大間,中間有二列大架(用大樹做的屋脊)作支撐。二頭各有二間房子是育蠶種用的。說實話,論家庭房子少,人口多的是我家,這蠶室的地方是我祖上留給我家的十三擔田上建的,我父說:“又稱作學堂垸。以前做個學堂的緣故。”

在小隊就提議誰家買這房子,我家提了出來大家都讚成,但有個三口之家的農戶,他家房子有三間也要買這房子,當時小隊長是他不算親的兄弟,所以堅決支持他家買蠶室,他家經濟條件比我家好一點。男人有點蠻橫:“這房子憑什麼你家要,說好了我買的。”

但我全家堅持要買,理由是這蠶室地方是我家的祖業。我家人多,兄弟多房子少,造房子造不起。這件事搞了好長時間,後來他家不知是誰給出了個歪點子,要蠶室可以,就買我家當時住的房子。

我家那房子也是建的新房子沒多少年,再把我家後麵的白果樹也給他家。這個虧本的買賣誰會做?無非是用這個辦法想讓我家放棄買蠶室。父親說:“千萬不能同意他家的無理要求,白果樹是我家的祖業。”

就這房子問題我家與他們爭論了很長時間,如果不是隊長是他家親近的人肯定不會生出這些端倪。好在我家理直氣壯,後來在大隊與其它的力量參與下,終於把我家住的房子價格略低賣給了他家,我家就順利把蠶室給買了下來。這也是件大事兒,兄弟都長大了嗎。

錢自己家攢了一點,加上賣房子子的錢加起來來就把房子買好了。姨最討厭房子左上角有個碾,是以前的人碾穀子用的,但後來從來沒有用過,這碾槽的主人是我家上麵的肖家人擁有的產業。

他家就是以前住在我家一牆之隔的人家,他家兄弟更多,所以在這裏造了新房子。這碾槽也是與他家商量好多年之後才拆除的。

這房子在大肖垸前麵三百米的地方,房子買好了就得搬進去,我家裏搬去時四間房子有得住,我大哥結婚了一間,父姨一間,其餘二間還有三個人住呢。中間是個大大間屋子,隻能在一個角落搭個灶,挖個火塘作為灶哈(廚房)用。放個火桌兒(小方桌子)吃飯用。

大屋有大屋的好處,最好練習武術,棍術拳術都好練習。再有就是麥子稻穀收回來直接挑進屋內不怕下雨。也是件好事兒。

後來我學自行車也是在屋子內學會的呢!買了屋真好,不但寬闊采光又好,大門前麵是桑樹地,屋左邊是櫝樹林,右邊是古橡碗樹。以此優美的景色寫了首詩《家之景>抒情一番呢:

腰橫玉帶暗流河,櫝樹屋左許多棵。

白虎背上登山路,門前桑木景象多。

幾株千古橡碗樹,三分傲骨壯山河。

唯有木籽樹奇巧,開門南望隔秋波。

意思說,家從左向前往右有一條河,是看不見的,隻有洪水時能聽見聲音。左邊有很大一片大櫝樹林,小時早晨常在此練武術。右邊有條路直達別的村莊或山上。門前是養蠶的桑樹林,春秋景色最美麗。屋右西北有好多棵幾人合抱的橡樹。

不少寫生的大學生來此畫畫。唯獨門前一百米處有棵木籽樹每次開門時就像是擋住了我的視線。這是一九九零年九月初八早寫的呢。我家四周的天然風景,的確讓人相愛。

主要還是家前麵眼觀遼闊,可以看到遙遠的山脈和上趙家坳最前麵的豬婆灘(關基坪上趙家坳村第一個轉峰的地方,也是公路轉彎處。)就是說隻要出二大隊關基坪到趙家坳向上看第一眼就能看見粉白色的瓦房,那就是我的家。家的地勢真的好好,是個好地方。

自從有了自己山林後農民的經濟來源略為充實點,趙家坳所以俗稱三省堖,因為上麵的山就是三省交界處。所以得其名。

三省堖位於羅田九資河鎮東北邊境,西北麵河南金寨,因解放前金寨一部分屬於河南省,一部分屬於安徽,故名三省堖,主峰1540多米,山頂有棵盤旋古鬆,稱之為“根植三省,葉冠九洲,林茂穀秀崇山峻嶺,溪邊梯田層疊,山邊地角板栗柿子誘人。

三省堖還一個叫十八潭地方,野生楠木和中華大鯢等屬於中華一絕,這些楠木大約生長了100多年前,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還是特有的珍貴用材樹種。這得樹木到處多得很。就是自己認識的少。

中華大鯢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俗稱“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兩棲動物之一。山林一到戶趙坳除了有細肖垸木材場地外,還有繼子垸圓木廠,電站下麵的電鋸廠。收購些木材。

雖說從我家的山上到圓木廠和電鋸廠的二公裏以上,但隻要學校一放假,下午一放學我就會去撿柴賣,是活柴公路上專門有人來收購,次柴和木料就馱到繼子垸和電鋸廠賣,柴隻稱稱一下收錄好,次材木料用尺子把丁頭(木材小的一頭直徑)印(量下大小)一下,算個麵積,量一下橫截麵直徑,和木頭的長。

然後這樣計算:(直徑÷2)平方x3。14x長=木頭的立方或量木頭的周長,和長。(周長÷3。14÷2)平方x長=木頭的立方。算出來也隻能記賬。都是一個村的人記賬就記吧,

可是家家天天有人賣木材,很少接到(領到)一分錢,除非我很差錢的人家問收購的人天天要,才不時給個幾塊錢給你花花。

快到過年了家家都沒拿到賣木材的錢就天天好多人去要。

收購的人總是說材料被外麵人收購了,但錢一直沒有給。你說沒給就沒給呀,可沒有人相信的喲。如是天天很多人圍著二個收購店要錢,不給就跟你吵架。吵架人家也說沒有錢給你。沒辦法吧!

後來圓木廠和電鋸廠一下子拉回了幾大卡車“飛燕”自行車,你來要錢是沒有的,別人不給我錢。就把從人家欠他錢的地方拉回來了飛燕自行車,把自行車折合成人民幣給你,大家不要都沒有辦法,你不要自行車吧人家錢沒有一分,你要自行車吧自己又不會騎,有的人家錢多的一家就要領回自行車3部以上。

更有老頭子六十多歲更不能說學騎自行車了,家裏也沒有人能學自行車的,但也隻能領自行車呀,這樣還有眼睛能看見的實物,不然怕一分錢也沒有了。隻好家家拿自行車兒,不會騎也放在家裏。

我家領回了二部“飛燕”自行車,有車子是興奮的事,大屋子裏很快學會了,趙坳自行車上街連串跑達四公裏遠為當時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