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四年三月,安南國國相黎利派人到京師覲見宣宗。“安南國使者黎輝清代替國相拜見大明皇帝,祝皇帝陛下天體康健,大明國祚永昌永盛!”“安南使者多禮了,平身!”“謝皇帝陛下!”宣宗問道:“黎利國相派你此來何意?”“回稟陛下,我安南國皇帝陳暠昏庸無能,不宜位居皇帝大位,而國相黎利賢德仁聖,理應取而代之,特派微臣前來,請陛下冊封為王。”這時,楊榮出來說話,“這位使者,當年黎利曾上書給皇帝陛下,請求冊封陳暠為王,然後呢,私自稱帝,這筆賬還沒算呢!如今又想自己稱帝,這不是置我們大明為不仁不義之地嗎?”黎輝清問道:“這位大臣是誰?我在和大明皇帝說話,怕是沒有你說話的份!”“大膽,我乃太子少傅,謹身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楊榮,怕就是他黎利來了,也得敬我三分,你算什麼東西?也敢在大明的國土上放肆!”宣宗說道:“楊少傅切勿動氣,何必為難人家使者。對了朕好像剛才聽到你也姓黎。”“回陛下,正是。我是國相黎利的侄兒。”黎輝清驕傲地說。“黎利真是有福氣啊!居然有這麼一個侄兒,真是給他丟臉!”宣宗說道。“國相黎利眾望所歸,我安南國百姓都希望他做皇帝,請陛下為安南國百姓考慮!微臣告退。”隨即,轉身離開,留下眾臣。“楊太傅,您怎麼看?”宣宗問道。楊士奇從眾臣中出來,拿著玉笏,說道:“稟皇上,當年我大明撤兵就是為了保持國力。安南不過是個小國,況且陛下已經在那裏兵陳十萬大軍,如今發展經濟,需要眾誌成城,團結一心。北方蒙古分裂,瓦剌和韃靼現在互相兼並,對我北方邊境也總是危險不斷。皇上,黎利的要求暫且同意,這樣才能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太傅大人所言有理,如今我們暫且忍下,他日一並奉還!來人,擬旨!”下朝之後,宣宗去了清寧宮給張太後請安,然後又和張太後一起去了禦花園散步。走著走著,宣宗就說道:“母後,兒臣今日在殿上與眾臣商議安南易主一事,此事已達成共識,冊封黎利為安南國國王。母後,兒臣未與你商議,煩請恕罪。”“皇帝此言差矣!你早已成人,許多軍國大事與我商談無非是為了一個“孝”字。如今你身邊賢臣輩出,母後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不過,既然你說對不起哀家,哀家正想和你說一件事。”後來,二人來到一處亭中坐下。宣宗便問道:“母後所言何事?”張太後回答道:“是關於宮女錦玉的事。”忽然,宣宗站了起來,說道:“若是此事,母後不必再言。來人,擺駕養心殿。”“皇···唉!”張太後歎道。這時,胡氏得了張太後的恩惠去天牢看錦玉。在兩個獄卒的帶領下,胡氏來到了錦玉那裏。錦玉見到胡氏,十分激動。她雙手抓住監獄的欄杆,向這位自己曾經的主人請安。胡氏看到錦玉如此憔悴,十分心痛。她握住錦玉的手,並且告訴她,自己已經請求太後向皇上求情,並讓他仔細查辦,太後是皇上的親娘,想必會起作用,就算不行,自己也會去皇上那裏。錦玉告訴胡氏,今日徐瑾已經被處斬了,她很痛心自己原來那麼相信的一個人居然會陷害自己。她也說:“娘娘,錦玉在您身邊十分開心,一直把您當作親姐姐一樣,我這條爛命是您撿回來的,死又何妨?隻希望您一直能開開心心地活下去!”說著眼淚就流了下來。胡氏也不由得流下了淚水,兩人一直聊到了很晚。第二天一早,胡氏就去了清寧宮,張太後告訴她自己也無能為力,胡氏叩謝太後,然後去了養心殿。一到養心殿門口,胡氏就跪了下來。門口值守太監向陳公公稟告,陳公公曾受恩於胡氏,便進去稟告了一聲,但宣宗仍是不理睬。孫皇後聽說之後,也要去下跪,她身邊的玲兒說她已位居皇後之位,何必再去和廢皇後一樣受苦。她說如今雖然已為皇後,但如今仍有許多人對此耿耿於懷,倒不如多做一些積德之事,來堵住那些人的嘴。就這樣,她們一直跪到了夜裏。宣宗實在不舍,便召她們入宮,誰知胡氏下跪時間太長,竟站不起來,宣宗見此,心中唏噓不已!於是,皇帝賜座,胡氏坐下之後,繼續為錦玉求情。宣宗還特意支開了旁人,孫氏也在其列,為此,她忿忿不平。那些人走後,胡氏說道:“皇上,錦玉雖是前朝罪臣之後,但她生性善良,必定不會在刺殺其列,這些您都知道。我如今皈依佛門,隻祈求大明江山和自己身邊的人平安,不想再爭鬥什麼,況且我也從未想爭什麼!錦玉跟隨我將近三年,當我獨守空房時,是她陪的我,當我傷心絕望時,是她安慰的我。算了,您不會明白。我無德無能,隻求人人平安,我一直想以德治宮,但我不知為何這麼難?我隻希望皇上念我們多年夫妻感情,念我為你生了兩個孩子,就滿足我的要求吧!”說完,一瘸一拐地走了。宣宗看了,不禁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句:“此為我年少衝動所致。”說完歎息了一聲。後來,宣宗命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堂會審,經宣宗審閱後,赦錦玉無罪,但由於徐瑾以假身份進宮卻未據實相告,罰入浣衣局三個月。也在這之後,胡氏居長安宮,再也不與外人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