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獲勝回到北京之後,本想去孫皇後那裏歇息,但孫皇後生完太子過後,身體一直沒有恢複。他便每天去吳氏那裏,還讓身邊的太監不要走漏了風聲。一日,宣宗剛到大院,就看見吳氏在那裏嘔吐,他不太放心,就讓身邊的太監陳公公去太醫院請太醫。太醫一到那裏,宣宗就趕緊讓他為吳氏診治。太醫把脈許久,然後對吳氏說:“姑娘,你有喜了。”宣宗聽了,十分開心。他告訴太醫這是皇嗣,讓他每日來為吳氏診脈,並且這件事還不能宣揚出去,否則就治他的罪。太醫聽了,連連點頭。宣宗一想到自己即將又有一個孩子,就十分開心。他希望大明列祖列宗保佑自己能再得一子。為保胎兒健康,宣宗秘密為吳氏弄了個小廚房,一日三餐必須按照太醫說的執行,有時宣宗還要親自察看。後來,宣宗開始寵幸各宮妃子。其中有一個姓袁的妃子,長得嬌豔動人,媚態十足,直接把宣宗的魂給勾上了。宣宗把持不住,一下朝就往那妃子的宮裏跑,最後賜了一個封號叫麗妃,名如其人。張太後聽說以後,為防止此女專寵,硬是將宣宗推到了那個何惠妃那裏。誰知這何惠妃和當年的胡皇後一樣,死守規矩,不動方圓,弄得宣宗一點兒興趣都沒了,索性去了乾清宮安睡。又過了幾天,宣宗又跑到了袁氏那裏。可這皇宮裏還有一個不好惹的主,就是那位如今位居正宮的孫皇後。她聽說後宮有一位袁麗妃,在自己養身體期間勾引皇帝,十分生氣,剛想直接賜她個自縊,又想著得顧忌皇帝的顏麵,必須拿出個證據來,想了半天,也沒想到什麼辦法,就想著隨機應變。於是,孫皇後身體好了之後,便恢複了以往請安的規矩。這天,眾嬪妃請安完畢後,都想離開。皇後身邊的宮女讓袁氏留了下來。然後,孫氏便開口說道:“聽說妹妹在本宮養病期間一直照顧皇上,妹妹可辛苦了!”袁氏回答道:“服侍皇上本就是咱們做妃子的責任,說不上辛不辛苦的!”“別呀,妹妹年紀輕輕就進了宮,本宮怕你宮裏的有些規矩不太懂,服侍不了皇上。”“不勞皇後娘娘費心,規矩嘛,嬪妾進宮時都學過。如果有哪裏不懂的,一定向您請教,畢竟娘娘入宮都二十年了,是宮裏的老人了,嬪妾初來乍到,年紀尚輕,還有許多地方要向娘娘學習。”孫氏聽了,嚐出了袁妃話裏的意思,她是在譏笑自己年齡大了。她想了一想,還是暫且忍著,以後再算,便讓袁氏回宮去了。她旁邊的宮女問道,為何不趁機治她個以下犯上之罪。孫氏說此時還不是機會,畢竟自己如今是中宮皇後,要是對一個妃子這麼苛刻,會引來非議,況且如今許多朝臣仍對皇上廢後耿耿於懷,要是再治一個剛入宮的妃子的罪,就會惹禍上身。但她仍然讓身邊的宮女慧兒去調查那個袁氏的背景。後來,張太後在清寧宮擺宴,派人召皇後過去。皇後去了之後,看見那個何惠妃也在那裏,她本想坐在太後身旁,誰知太後讓她坐到下麵一個位置上。孫氏以為皇帝要來,就沒說什麼。這時,宮門口出現了人影,孫氏以為是宣宗來了,就上前打算迎接。突然,她發現那人是廢後胡氏,身邊還有錦玉。張太後讓胡氏坐到了自己的身邊,孫氏見此情景,十分生氣。張太後在此時說道:“靜慈法師本為皇族,現雖已出家,但仍是兩位公主的母親,皇帝給予她皇後之遇,理當與我同居一席。”孫氏怕太後不高興,就什麼也沒說,宴席散後,孫氏回到宮中大發雷霆,她說:“本宮如今貴為皇後,理當為後宮之首,今日宮宴,本應我居上位,可太後她卻····氣死我了。”“娘娘,如果您不高興,可以懲治一下胡氏。”慧兒說道。“你當本宮傻嗎,要是可以,本宮早就去了。她雖然已不是皇後,如今出家為僧,自然也不是宮中之人。況且太後和皇上都袒護她,你難道想讓本宮的皇後之位拱手讓與他人嗎?”慧兒見狀,連忙跪下求饒。孫氏也不耐煩了,揮手示意讓她起來。這時,慧兒將有關麗妃的一切都告訴了皇後,說她與徐嬪(徐瑾)關係匪淺,而這徐嬪也似乎與錦玉認識,皇後頓時計上心頭,想到:殺不了皇後,我就除掉你身邊的人。一日,宣宗去徐嬪宮中用膳,徐嬪喂皇帝喝了一碗鳳壹露,宣宗頓時上吐下瀉,徐嬪趁機拿刀想刺宣宗,誰知兩旁的侍衛立刻阻止了她,張太後知道後,即刻下旨,命令東廠全權負責,嚴審此犯。隨後,東廠派人去永和宮和清寧宮,將麗妃和錦玉都抓了起來。原來,徐瑾本是蒙古人,當年成祖皇帝大敗蒙古,俘虜了許多人,徐瑾就在其中。後來,她被抓到了應天大牢,錦玉不知,如今她被孫皇後收買,隻要陷害麗妃和錦玉,讓她其他家人永久平安。宣宗醒後,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但這時,一個好消息傳來了,吳氏生了一個皇子。宣宗終於又有了一個孩子,他將刺殺之事擱置一旁,隻為自己的兒子降生感到高興。他想著,該為兒子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呢?仔細斟酌之後,決定取名“祁鈺”,封了吳氏為賢妃,由於吳氏的身世,宣宗依舊讓她居住在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