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園蔬野菜可益壽延年。
《西遊記》用較多篇幅描敘園蔬野菜,而這些菜對養生益壽是大有裨益的。《西遊記》在第六十七回中寫唐僧師徒到駝羅莊投宿,李老兒殷勤招待的素菜:“……擺著許多麵筋、豆腐、芋苗、蘿白、辣芥……師徒們盡飽一餐。”麵筋、豆腐、蘿卜,實在是經濟實惠、味美可口而又營養豐富的素菜。蘿卜甘辛微涼,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在第八十二回中又寫道:“蔬菜更時新……木耳、鮮筍、蘑菇、香蕈、山藥、黃精……”其中提到的木耳、蘑菇、香蕈、山藥、黃精都是名貴的素菜。在第八十六回中還寫了樵子酬謝唐僧師徒的具有山野風味的素菜:“嫩焯黃花菜,酸薤白鼓丁,浮嗇馬齒莧,江薺雁腸英。……爛煮馬藍頭,白熬狗腳跡……羊兒禿、枸杞頭,加上烏藍不用油。”黃花菜、馬藍頭、枸杞頭等都是人們熟知的園蔬,不僅價廉物美,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和食療價值,正可謂粗茶淡飯最養生了。
第二十四節 跟國學大師們學養生
季羨林: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
季羨林,生於1911年,尚健在的“國寶”級大師。季老在養生方法上並不講究,當被問起其得享高壽的秘訣時,季老笑著說:“很多人總要問我有什麼養生之術,有什麼秘訣,我回答是沒有秘訣,也從來不追求什麼秘訣。我有一個‘三不主義’,這就是: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
1.不鍛煉
由於時間緊張,加上事務纏身,季老很難抽出時間專門進行身體鍛煉,而季老更不可能犧牲寫作、讀書的時間去鍛煉身體,所以季老說自己從不刻意鍛煉。但季老並不是反對體育鍛煉,而是反對那種“鍛煉主義”,也就是那種活著是為了鍛煉,鍛煉是為了活得更長的比較極端的做法。
季老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於永遠奮鬥,如果把大部分時間用於鍛煉,因此而耽誤了工作,那就是因小失大了。當然,要工作首先必須有健康的體魄作為保證,所以季老覺得進行必要的鍛煉是可行的。他年輕時也比較喜歡運動,如打乒乓球、遊泳之類,老來因為覺得時間緊迫,所以很少運動。
2.不挑食
季老的這個好習慣和他的成長經曆有關,小時候家裏窮,吃得不好;二戰後期在德國留學,恰逢德國民眾陷入大饑餓,季老在那裏飽受饑寒之苦;新中國成立後三年自然災害,加上“文革”中受迫害,季老也是缺吃少穿,所以,季老一生在吃喝上遭受的苦特別多。
季老很反對吃東西挑三揀四,吃雞蛋不吃蛋黃、吃肉不吃內髒的人。他在飲食上從不挑肥揀瘦,隻要符合口味,什麼膽固醇、高脂肪的食品,一概通吃,隻要自己覺得好吃的就吃。
季老講過一個笑話,說一化學教授,吃飯時仔細計算卡路裏、維生素的數量,一頓飯所用的公式幾乎等於一次實驗,最後飯費比別人多幾十倍不算,人還瘦得像電線杆。吃頓飯都能講究到這個份兒上的人,人生也失去了樂趣。因為倘若戴上顯微鏡,看見的就隻能是細菌。
季老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都能吃,但因為季老平常主要吃素食,間或吃點牛羊肉,膽固醇自然也不會太高。
3.不嘀咕
季老對生老病死很看得開,因此心中沒有什麼想不開的事,更不會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臉。
因為老年人的身體很容易出毛病,所以一般會過分擔心自己的身體哪個地方失靈,這也是老年人喜歡嘀咕的原因。有些老年人,身體有點兒不舒服,就覺得自己不行了,患了小感冒就覺得自己熬不過去了。季老反對這種嘀咕。他說:人應該順其自然,老了,難免會有些小毛病,鬧些不舒服,我從不把這些放在心上,愛怎樣就怎樣,心裏沒負擔,身體自然好。
季老的不嘀咕也指說話不拖泥帶水。有的人上了年紀,說話不僅總是重複,而且一說起來就停不下,季老很替這種人著急。季老的時間觀念很強,因此說話一向幹淨利落,90歲以後依舊如此,這說明他的思維能力和控製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