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長壽——人類比鑽石還恒久的話題(2)(3 / 3)

元氣雖然是先天帶來的父母之精氣,由後天的水穀之氣、呼吸之氣、自然之氣來補充,但元氣畢竟是有限的,有一個定數。人活著的這些年就是不斷耗散這些元氣的過程,元氣足的時候,人的免疫力就比較強,身體也比較健康。隨著元氣慢慢耗散,人的免疫力開始下降,疾病開始上身,有一天元氣耗盡了,也就是生命結束的時候。

總之,父母身體都很好,孩子將來身體也會比較好,免疫力也比較強,不容易得病。但這並不代表他就可以長壽,因為還有一個後天保養的問題。如果他總是倚仗先天的元氣,盡情地透支,壽命也不會很長。而有的孩子父母身體不是很好,先天元氣沒有那麼充足,這樣的人自小免疫力低、體弱多病,如果他知道自己先天條件不好,很注意養生,懂得養護自己的元氣,也能長壽。因此,父母的先天精氣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狀況,至於能否長壽,還是要看他本人能不能好好養護體內的元氣。元氣是我們生存的根本,希望大家珍惜父母賜給我們的生命力,好好養護元氣,不過度透支,這才是長壽的根本所在。

生病也不怕,帶病一樣可以長壽

醫學發展至今,還遠不能使所有的人與頑症痼疾“一刀兩斷”,仍有許多疾病人類無法根治。事實上,絕對健康的人也很少,一位醫師就說:“幾乎每個40歲以上的人,我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出至少四種病。”這種說法並不誇張,但是現代人在40多歲就去世的還隻是少數。

在臨床醫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得了癌症,醫生已經下了定論,說他最多隻剩幾個月的壽命。多數人知道這個消息便痛不欲生,每天精神委靡,非常消極,這樣的人一般存活的時間比醫生說的還要短。但是也有的人不這樣,而是想:反正就剩那麼幾個月,我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該我享受享受了,於是,該吃吃,該喝喝,還到處遊山玩水。這樣的人一般存活的時間都會長一點,還有的甚至複查的時候病就好了,不但沒有印證醫生的預言,反而優哉遊哉地活到了七八十歲。這一現象被稱為“醫療史上的奇跡”。在中醫看來,這根本不是什麼奇跡,正是中醫養生中的“帶病延年”。

“帶病延年”一語,古已有之,係清代醫學家王孟英之言,出於《王孟英醫案》。書中認為:患了慢性病——痼疾——很難治愈,隻能改善臨床症狀,緩解病情,所以王孟英用“帶病延年”救助患者。今天,這句話可以被我們推而廣之,作為正確對待疾病態度的典型代表。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想一下,為什麼帶病也可以長壽呢?

首先,帶病者知道自己身體上的弱點,因此奉行“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經常學習養生知識,善於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比如做健身鍛煉,他們不會像健康者那樣自恃強壯而一曝十寒,而是持之以恒進行適當的鍛煉。又如飲食調養,帶病者因沒有“本錢”放縱自己,常吃得謹慎、科學,不敢像強壯者那樣敞開肚皮無所顧忌地胡吃海塞,因而不會導致體內垃圾堆積、脂肪過剩。帶病延年者勝在時有遠慮,對於身體,他們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長期堅持下來,這些“零存”的健康就成為“整取”的長壽了。

另外,帶病者一般體質不好,這使他們領悟到了“巧者有餘、拙者不足”的道理,因而善於以“巧”取勝。他們一般不爭強好勝,不做力不從心的事。一遇冷熱氣候,“病身最覺風霜早”,他們能及時防範,因而活得從容、仔細、不急不躁,這樣,能量代謝便相對緩慢,自然節約了“能源”,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細水長流”。

所以說,疾病來襲時不要害怕、哭泣,這樣的話,你首先就被自己打倒了。隻要與疾病和平共處,慢慢調養自己的身體,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你身體裏的正氣就會自動把疾病的這股邪氣打得落荒而逃。退一步講,即使疾病一直存在,隻要它不肆意幹涉你的生活,帶病延年,你同樣可以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