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市政道路瀝青路麵平整度控製
工程技術
作者:錢開微
【摘要】文章概述路麵平整度的概念,分析瀝青路麵平整度的影響因素,並重點探討平整度的施工質量控製措施。
1、路麵平整度的概念
路麵平整度指的是路表麵縱向的凹凸量的偏差值。主要反映的是路麵縱斷麵剖麵曲線的平整性。當路麵縱斷麵剖麵曲線相對平滑時,則表示路麵相對平整,或平整度相對好,反之則表示平整度相對差。
2、瀝青路麵平整度的影響因素
2.1路基的不均勻沉降
路基不均勻沉降是指路基表麵在垂直方向產生較大的沉落,路基沉降有兩種情況,一是路基本身的壓縮沉降;路基的沉縮是因為路基填料選擇不當,填築方法不合理,壓實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內部形成過濕的夾層等因素,在荷載和水溫綜合作用下,引起路基沉縮。二是由於路基下部天然地麵承載能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兩側擠出而造成的。地基的沉陷是指原天然地麵有軟土、泥沼或不密實的鬆土存在,承載能力極低,路基修築前未經處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兩側擠出,引起路基下陷。
2.2基層的不平整
基層的平整度差對路麵平整度有著重要影響,若基層不平,即使麵層攤鋪平整,壓實後也會因虛鋪厚度不同,產生路麵不平整。對於瀝青路麵,因基層頂麵的平整度允許偏差為10mm,當用瀝青攤鋪機作業時,盡管瀝青混合料表麵是攤平了,但該處因多出10mm的鬆厚,壓實後仍將出現低窪。基層的不平整產生於施工環節,基層混合料原材料的質量控製,基層混合料的拌和、攤鋪、整形、碾壓施工,基層的接縫和調頭處的處理都會影響到基層的平整度。
2.3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影響
市政道路工程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將直接影響道路瀝青麵層的各項技術指標。恰當的基料級配、合理的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才可能使道路路麵充分發揮其功能特性;如果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不當,將導致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水穩定性等技術指標變差,同時瀝青路麵的麵層結構容易產生嚴重的車轍和裂縫,嚴重影響了路麵結構性能。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也將對道路半剛性基層的整體強度產生較大影響,作為市政道路結構的直接承重麵層,道路瀝青麵層強度的高低,也將直接關係到市政道路的整體功能發揮。
2.4施工技術及施工機械的影響
在部分市政道路工程項目中,由於施工技術水平相對較低而引起的道路瀝青麵層不平整的情況還時有發生,如在瀝青攤鋪過程中對混合料溫度的控製、接縫處理等環節,均會對道路瀝青麵層的平整度產生較大影響。施工機械設備及其配套設施的選用,對瀝青混合料的攤鋪施工質量影響也很大,進而影響路麵的平整度。實際施工過程中,如選用的攤鋪機性能參數不穩定、攤鋪速度快慢不均勻等均會導致道路瀝青麵層的不平整。
3、市政道路工程瀝青路麵平整度的施工質量控製
3.1路基施工控製
3.1.1路堤填築前地基預處理。道路路基的施工質量,是整個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的基礎和關鍵,也是道路瀝青路麵工程能否經受住運行車輛長期、反複運行荷載考驗的前提。尤其是在淤泥質軟土地區,進行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必須將路基新填築土碾壓密實,必要時還應對原地基進行相應的地基預處理施工,確保路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滿足設計及相關規範的要求。
3.1.2路堤填料。市政道路的路堤填料,一般應選用砂礫及塑性指數和含水量等指標均符合相關規範的土體,不應選用淤泥質、沼澤土、有機土等填築。對於液限指標高於50,塑性指數高於26的土體,一般不宜直接作為道路路基的填土。
3.1.3壓實施工。進行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壓實施工時,應分別嚴格按現行《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JTG F10-2006)或《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範》(CJJ1-2008)的相關要求進行,並應設置相應的試驗路段來考察不同機械設備壓實不同填料時的最佳含水量,適當的壓實分層厚度以及各層的碾壓次數,最適用的機械配套設施和施工組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