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結合與抽離(二)(2 / 2)

第四種是抽離快樂,結合憂傷。就是遇到好事兒沒啥感覺,遇到不好事兒就特有感觸,林黛玉妹妹應該就是這型兒的;

結合的最高境界是【忘我】,抽離的最高境界是【有他有己】。

更複雜一些的就是結合次感元來操作,比如----逐步抽離法。

逐步抽離法是李中瑩先生在2000年初根據原有的“抽離”發展出來的一種消除負麵情緒的技巧。比如,某人在過去的生活中發生過一件事,或者一係列的事情,至今讓他想起來仍然心裏麵很不舒服,這個技巧就適合使用。

逐步抽離法的優點在於:你可以不需要問對方,他的身上發生的那件事情的具體細節,仍然可以有效地處理掉他因為這件事情而產生的不舒服的情緒,也就有效地保護了對方的隱私。也就是說,你不需要告訴我,你的那件事情是什麼,我仍然可以協助你(注意,是協助,不是你去替他做)將那份負麵的情緒處理掉。

步驟如下:

坐在椅子上,回想帶來困擾的事。站起來,走開數步,看著坐在椅子上懷著困擾的自己,那就是自己負責情緒的部份。檢查一下自己心裏還有沒有困擾的情緒。

如果沒有,那是說自己能成功抽離。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情況裏,你會心裏還有一些情緒。

想想什麼顏色最能代表心裏那份情緒(假定是黑色),用手勢顯示出心中情緒的大小,然後往後退一步。當後退時,想象你整個人都會跟著你後退,就隻有這堆黑色的、這樣大小的情緒留在原位,即是懸浮在眼前。

想象身旁有一按鈕,伸出手指接下去,這份黑色的如此大小的情緒,變成一堆很細的微粒,就像科幻電影裏的一樣,全部高速飛去坐在椅子上的自己,直到全部微粒都飛走為止。

感覺一下現在心裏覺得怎樣,還有沒有那份情緒,通常會已經好了很多。若果仍有很大份的情緒在心裏,可以想想現在心裏的情緒,顏色怎樣的改變了,現在的形狀有多大。這往往會是較為淡了的顏色,形狀大小也應會是減退了。

你可以重複上一段的做法,直到心中的情緒全部送去坐著的自己那裏。若果心中總是保存小小的一點情緒,不能完全消除,由它好了,那是你的潛意識堅持保留一點點感受作為推動力:提醒你事情需要處理。

若你在上述過程中消減心中的情緒不夠理想,就要加入以下的做法。

看著椅子裏的自己,對它說:“你是XX(自己的名字)的一個重要部份,多謝你一直以來對他的照顧。你是負責情緒的,同時我是負責想辦法解決事情的。為了我在這件事裏可以做到更好的效果,我想把情緒全部交給你,好讓我能冷靜地思想得更好。你給我的訊息我已知道,我會記得處理這件事,無須再用這份情緒提醒我,我需要你的合作,可以嗎?”

注意坐在椅子上的自己有什麼反應,一般的會是“可以”、“接受”和“點頭”。對他說聲多謝,然後重複上麵“想想什麼顏色最能代表心裏那份情緒……直到全部微粒都飛走為止。”之間的內容。通常的問題,隻需兩至三次便能達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