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跨連荊益(2 / 3)

“幽州內亂,袁熙被逐,各郡縣割據自立者甚眾,這烏桓的騎兵竟然還能夠馳騁千裏南下?”

閻行身邊的荀攸也有些驚訝,許攸微微一笑,撫須說道:

“荀君當知,三郡烏桓乃是天下名騎,昔日光武皇帝能夠擊敗群雄、中興漢室,就多賴彼輩之力。袁紹在世之時,恩結烏桓,對其部落大人多有籠絡,賜予單於金印,又與諸大人聯姻,時下袁家兄弟處境窘迫,想必是卑辭厚幣,遣使前往相求,那遼西蹋頓這才派遣部中騎兵南下助戰吧。”

“至於幽州割據之輩,多是貪圖一時苟安的小人,胸無大誌,這三郡烏桓縱橫幽地多年,凶名昭著,往昔張舉、張純之亂,他們烏桓人的馬蹄甚至踏入到了冀州腹地,幽地的那些人豈敢出兵阻擋,我料多半是闔城自保,坐視其來去如風,兼程南下。”

閻行聽了許攸的話,沉吟不語。

此番若是能夠順利擊敗袁家兄弟,那收取河朔、經營燕趙就在他的下一步計劃之中,相信烏桓人這股以往很少接觸、所知不多的陌生勢力很快就會與自己麾下的軍隊碰上。

閻行甚至能夠預想到,日後自己揮師收取幽州,這些襄助袁家兄弟的烏桓騎兵將會是一個棘手的對手,而許攸口中的遼西蹋頓,或許更會是邊地的一個心腹大患。

“蹋頓其人如何?”

閻行突然問道。許攸沒想到閻行會突然問起這件事情,他想了想,才接著回答道:

“蹋頓乃是烏桓大人丘力居的從子,丘力居死,其子樓班年少,蹋頓年長,素有勇名,乃代立。其人頗有雄才,以往遼西、遼東、右北平三地的烏桓名為一體,卻互有爭鬥,可自從他繼位以來,總攝三部,眾皆從其號令,又敢受亡命,剽掠、招攬邊塞漢民為用,麾下號稱有十萬戶胡漢,邊長老皆比之冒頓,畏之如虎。”

“現如今雖然因為樓班成年,蹋頓退位奉其為單於,但仍然保有王號,實際執掌三部烏桓的,還是蹋頓。”

聽完了許攸對蹋頓的介紹,閻行不由聯想到了被比作檀石槐的軻比能,想到這兩個野心勃勃、雄才大略的異族豪酋,他微微皺起了眉頭。

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北方兼具遊牧、農耕二元性的胡人政權對中原王朝巨大威脅。尋常的遊牧王國受製於本身的局限性,經濟脆弱、部落流動,興衰迭替令人目不暇接,雖然也會通過劫掠給邊地造成一定的損失,但卻無法對中原王朝造成致命傷害,隻要中原王朝派遣知兵的邊將鎮守關隘,加強封鎖內地的生鐵流入胡地,遊牧民族的軍事實力就會逐漸陷入越戰越弱的泥潭之中。

可一旦遊牧王國在其雄才偉略的君主統領下,趁著中原大亂的時機,通過劫掠人口或者招募流民的方式獲取足夠的農業人口,在某個適宜發展農業的地區組織屯田、修建城池、發展手工業,那這實力急劇膨脹的遊牧王國才真正會成為中原王朝的噩夢。

“夷狄之地,雄主何其多也。”

閻行歎息說道。他轉而將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戰場,此時戰場上的形勢已經開始逆轉,先前那些前仆後繼進攻的袁氏軍隊如今後繼乏力,勇銳者陷入重圍,怯弱者踟躕不前,潰敗之勢愈發明顯,若非還有幾部精銳袁軍苦苦支撐,隻怕幾萬大軍就要當即敗退。

“那些莫非是袁氏的大戟士?”

閻行又指著一部陷入苦戰的袁軍精兵旗幟問道,許攸舉目望去,旋即頷首說道:

“明公慧眼如炬,觀這一部的旗號,的確是袁氏麾下的大戟士,昔年袁紹入主冀州,效仿羽林期門之事,招募河朔各郡良家子,編練成軍,出隨征伐,入則宿衛,以其所持鉞戟為榮,故號曰‘大戟士’。”

“不過,”許攸這個時候恭維地笑了笑,“大戟士雖勇,卻終究不敵明公麾下的秦胡強兵,此前在鑿台、射犬,大戟士精兵就已經死傷慘重,眼下這些大戟士隻怕是新卒居多,獨木難支危樓,大戟士今日覆滅矣!”

“哈哈。。”聽到許攸的話,閻行哈哈一笑,他話中雖有恭維之意,但卻沒有說錯,袁氏兄弟的大軍敗相已露,這些最後的河朔精銳大戟士也難逃戰死沙場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