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慢工作
為了對抗現代工作的快節奏,“慢一族”把辦公室搬到了家裏,形成“慢工作”的生活方式。在法國,3%的企管人員在家辦公。這樣不僅沒有耽誤工作,而且還簡化了人事管理。此外,“慢一族”還強調花更多的時間處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之間周旋。
3、慢讀書
“一目十行”是對閱讀高手的讚美,但是,很多美國“慢一族”開始放慢閱讀速度。他們認為“細嚼慢咽”地讀書可以完全沉浸在書籍的氛圍中,給予細節更多的關注,這樣做不僅閱讀效果好,同時還能夠帶來更多心靈上的愉悅。隨著“慢”的追隨者越來越多,歐美社會逐漸受到這股潮流的影響,開始崇尚“慢”。如今,“慢”的理念已經滲入到歐美社會的各個角落。時間研究員、時間經理、抗緊張培訓班等聞所未聞的名詞不斷出現。在美國,甚至出現了一個“放慢時間協會”,在全球擁有700多個“盟友”。
4、慢運動
如今,無論是在忙碌的美國還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種“每天一萬步”的健身方法相當流行。醫學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時以上的男子,心髒局部缺血症的發病率比很少參加運動的人低4倍。中醫認為,腳掌是人體的“第二個心髒”,人體的五髒六腑都與兩隻腳息息相關。人類腳踝以下有51個穴位,其中腳底有15個穴位。日行萬步,就等於不斷地在按摩第二個心髒。那麼,請試想一下,在離家還有三站地距離的時候,如果改乘車為走路,你覺得如何?或許你會不假思索地說:“又耽誤了寶貴的15分鍾。”但換個角度想,這15分鍾裏,你的全身肌體都在運動,你又享受到了什麼?
5、慢休閑
去迪廳蹦迪,到練歌房狂喊,這種大肆宣泄的現代休閑方式為“慢一族”敬而遠之。不接受任何大規模聚會邀請,看一盤輕鬆愉快的影碟,預約一次美容護理,和家人外出野炊郊遊,就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休閑方式。
6、慢旅行
緩慢旅行強調並不是去哪裏,而是在哪裏。除了從曆史遺跡入門,了解曆史宗教對當地人的影響,更可以到街巷上的百年老店,去品味當地人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意識。緩慢的城市更需要緩慢的步調。你可以不搭電車、巴士,用腳踏車或步行穿梭在大街小巷。你會發現,有緣接近各地世世代代傳承的幸福,是多麼的幸運。
7、慢心態
你隻要記住人永遠隻能停留在一個時空中做一件事情,著急是於事無補的這兩點,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就不會被時間捉住,成為時間的奴隸。
總而言之,讓生活和工作慢下來!
應酬不應以健康為代價
現在被視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的心腦血管疾病,正悄然逼近一個“特殊群體”——30歲左右的年輕人,這一疾病患者的年輕化正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
據有關醫療專家綜合分析,“特殊群體”主要指一些工資福利好的企事業及某些權力部門的“少壯派”,以及一些私人企業主。這些人整天忙於應酬,不少人幾乎每天在圓桌邊周旋,已經演變為一種生活方式。觥籌交錯時,亞健康和疾病便不請自到,由此造成了對身體的危害。
1、忙於應酬引發“富貴病”
腹部飽滿,體重增加,一副發福相。應酬往往離不開吃,吃得多,消耗得少,導致營養過剩、肥胖。同樣,動物蛋白攝入過多則加重腎髒的負擔。雞、鴨、魚和肉等酸性物質攝入過多,容易使人疲勞、乏力、提不起精神等,並最終導致一係列疾病產生。因攝入的總熱量遠遠超過機體的需要,致使體內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導致腦動脈粥樣硬化。
在餐桌上盡可能不要喝烈酒。因為在1克酒精中含有7000卡的能量,烈酒絕對是高熱量飲品,對糖尿病病人和高血糖病人都是忌諱的。
2、 透支睡眠變成“邊緣人”
應酬需要時間,睡眠透支成為必然。年底本來就是一年中最忙的時段,不僅需要製定新年計劃,又要總結一年工作。應酬綜合征使現代人走到健康邊緣。
在我國,都市人的睡眠情況本就不容樂觀。特別是職業男士,由於社交活動多,下班以後還要忙於應酬,睡眠時間少得可憐。到了年底,有的人一個晚上要趕兩三個地方。值得注意的是,睡眠不足嚴重影響人體健康,使免疫力下降,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一個“健康邊緣人”。
3、麵色晦暗無光、口唇發紫
由於頻繁應酬,所以使人非常疲憊,造成舌質白厚、四肢沉重、胸悶腹脹,或者麵色晦暗無光、口唇發紫、自覺氣不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