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嚼慢咽有以下好處:
1、預防口腔疾病
反複咀嚼可讓口腔有足夠的時間分泌唾液,而唾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不但有助於食物的消化,還有殺菌作用,可預防牙周病。充分咀嚼食物可促使兒童牙齒、牙齦及麵部肌肉的發育,促進口腔肌肉的血液循環和口腔功能的健全,因有較多的唾液洗刷附著在牙齒表麵及牙縫中的食物殘渣,故有預防齲齒的作用。
2、增進營養吸收
充分咀嚼讓食物變得細小,使之與消化酶完全混合,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便於人體吸收。有人對60歲以上的婦女做了調查,發現牙齒缺失多者其骨密度較低,這與她們因牙齒缺失導致鈣的消化吸收不良有關。
3、增強食欲
細嚼慢咽可讓人的牙齒和舌頭感受到食物的好滋味,從而對中樞神經產生良好的刺激,產生食欲。
4、減少胃腸道疾病
通過細嚼慢咽的食物,因在口腔中已對食物做了精細的加工,所以可減少胃腸道加工的負擔,有利於胃腸道的健康。
5、有利於減肥
狼吞虎咽者因血糖值上升較慢,隻有待胃中充滿食物時才有飽腹感,由於進食太多,必然促使肥胖。
6、有利於美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到30歲左右,大量分泌腮腺激素的耳下腺開始萎縮。要知道沒有了足夠的腮腺激素,血管和皮膚等組織的彈性和活力就難以保持。而想活化它的功能,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咀嚼。咀嚼可以刺激耳下腺,保持腮腺激素的分泌。細嚼促進了麵部肌肉的活動,局部地區血液循環質量提高,肌膚代謝運動活躍,自然麵色紅潤、皺紋減少。
7、增進視力
日本口腔學者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小學生喜歡硬食者視力比較好,而視力差的人牙齒的咬合力量較正常人低。牙齒是口腔肌肉活動的感受器,當我們吃較硬的食物時,頜麵部的肌肉收縮力加強,通過牙齒傳入中樞的衝動信號隨之增強,中樞神經係統對隨意動作的調控能力也有所加強。所以,喜歡吃硬食物的人,視力、體質等狀況都比較好。
8、促進血液循環
多咀嚼具有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咀嚼時,下頜肌肉牽拉該部位的血管,加速了太陽穴附近血液的流動,從而改善心腦血液循環。此外,多咀嚼還可鬆弛大腦神經,解除精神緊張,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
9、有利於防癌
唾液中含有多種酶、激素、維生素及蛋白質,尤其是唾液中含有15種消化酶具有特殊作用,如唾液中的過氧化酶,可去除食物中某些致癌物的致癌毒性。經過實驗發現,唾液腺的分泌物與食物中的黃曲黴毒素、亞硝胺、苯並芘等多種致癌物接觸32秒鍾以上就有分解其致癌毒性的作用。細嚼慢咽使口腔分泌更多的唾液,並與食物中的致癌物充分接觸,可以減少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嚼的次數愈多,抗癌作用愈強。
10、有抗衰老作用
人到老年,胃腸功能減退,吞咽反射減弱,細嚼慢咽可起到防噎、助消化、抗衰老的功效。
11、有利於激活大腦,使頭腦變得更聰明
咀嚼能鍛煉臉部肌肉,咀嚼肌邊運動邊給大腦撥了個“熱線”,於是大腦也被激活了。血液源源不斷地輸往腦部,腦細胞間信息往來頻繁,由於刺激作用,腦的荷爾蒙分泌增多,大腦的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顯著提高。據美國醫學專家的研究統計,咀嚼少的兒童智商普遍低於以耐咀嚼食物為主的兒童。天才就這樣被懵懵懂懂的食欲謀殺了。隻有牙齒結實才能充分咀嚼,生命存在於牙齒之中,它成為激活腦的開端。
就餐時如果狼吞虎咽,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必然會縮短許多,不能充分地與唾液進行混勻和消化,大塊食物也得不到仔細的機械加工。這樣,既影響了唾液對食物的消化,又加重了胃的負擔。長此下去,除了易患胃腸疾病以外,還可能因為消化吸收不佳而影響身體健康。
那麼,怎樣達到慢食的要求呢?
1、一口食物最好咀嚼30次。據專家說,一口食物在嘴裏至少經20次咀嚼,才能得到唾液給我們帶來的恩惠,30次則較為理想。另外把這30次限製在30秒左右。
2、飯前喝水或淡湯以增加飽感。
3、邊吃邊聊天,把咀嚼看成愉快的事,把就餐時間視為與老友輕鬆享受食物的時間,慢慢體會“嚼”的節奏。
4、試用左手進餐,除可延長吃飯時間外,還可開發右腦(因左手由右腦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