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延壽必究壽道,壽道終在四季輪回中(1)(3 / 3)

3.菠菜羊肝湯

材料:菠菜,羊肝,鹽、麻油、味精適量。

製法: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滾後即可。

功效:此湯養肝明目,對視力模糊、兩目幹澀有效。

4.菠菜豬血湯

材料:菠菜,豬血,肉湯、料酒、鹽、胡椒粉適量。

製法:先將豬血煸炒,烹入料酒,至水幹時加入肉湯、鹽、胡椒粉、菠菜,煮沸後,盛入湯盆即可。

功效:此湯對缺鐵性貧血、衄血、便血等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菠菜雖好,但也不能多食。因為含草酸較多,有礙機體對鈣的吸收,故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由於嬰幼兒急需補鈣,有的還患有肺結核缺鈣、軟骨病、腎結石、腹瀉等,則應少吃或暫戒食菠菜。

蔥香韭美菠菜鮮,春天是多麼美妙的季節

春暖花開,我們的身體也從沉寂的冬日蘇醒過來,感受春天的氣息。春天不僅有美景,更有美食,散發著香氣的大蔥、獨具風味的韭菜、翠綠鮮嫩的菠菜……如果有時間去鄉間地頭感受一下,更是非常美妙的體驗,這些常見的蔬菜還能讓我們平安地度過春三月。

1.大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正月蔥,二月韭”。為什麼李時珍告訴我們正月裏要吃蔥,二月要吃韭菜呢?這要從春季的氣候特征和蔥、韭菜的功效講起。

《本草綱目》裏說,大蔥味辛,性微溫,具有發表通陽、解毒調味的作用。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各種害蟲、細菌也跟著活躍起來,而身體此時處在陽氣剛要生發之際,抵抗力較弱,稍不留神就會感冒生病。大蔥有殺菌、發汗的作用,切上數段蔥白,加上幾片薑,以水熬成湯汁服用,再穿上保暖的衣物並加蓋棉被,就可以讓身體發汗,收到祛寒散熱、治療傷風感冒的效果。

2.菠菜

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中醫學認為,菠菜有養血、止血、潤燥之功。《本草綱目》中說“菠菜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根尤良”,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高血壓、便秘、頭痛、麵紅者,可用鮮菠菜洗淨放入開水中燙上3~5分鍾,取出切碎用少許香油、鹽等伴食,1日2次當菜食用很有療效。若是糖尿病,可用菠菜根60克洗淨,雞內金15克,水煎代茶飲;或將菠菜根切碎,雞內金研末同米煮粥食用亦可。若是夜盲症,用鮮菠菜500克搗爛,榨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用,但須常用才有效。

盡管菠菜藥蔬俱佳,但不宜過量,因為菠菜含有草酸,草酸進入人體後,與其他食物中含的鈣質結合,形成一種難溶解的草酸鈣,這就不利於人體對鈣質的正常吸收。

適合春季常吃的食物還有香椿、薺菜、萵苣、蜂蜜等。

另外,春季飲食要遵循“省酸增甘”的總原則。唐代藥王孫思邈就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甘甜的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故要減少醋等酸味食物的攝入,適度增加山藥、大棗等甘味食物的攝入量。山藥大棗粥就是不錯的選擇,可取山藥50克、大棗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80克,將粳米、糯米洗淨,與山藥、大棗一起放入沙鍋裏,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文火熬煮至粥稠,每日1次。

春天吃薺菜與春捂秋凍的不解之緣

薺菜,廣東叫菱角菜,貴州稱為地米菜,中藥名叫薺菜花。薺菜是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古詩雲:“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到溪頭薺菜花。”李時珍說:“冬至後生苗,二、三月起莖五六寸,開細白花,整整如一。”薺菜清香可口,可炒食、涼拌、做菜餡、菜羹,食用方法多樣,風味特殊。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薺菜,一種菜葉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種為人工種植的,菜葉寬大,不太香,藥效較差。

在我國,吃薺菜的曆史可謂是源遠流長,《詩經》裏有“甘之如薺”之句,可見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就知道薺菜味道之美了;到了唐朝,人們用薺菜做春餅,有在立春這天有吃薺菜春餅的風俗。許多文人名士也對薺菜情有獨鍾,杜甫因為家貧,就常靠“牆陰老春薺”來糊口,範仲淹也曾在《薺賦》中寫道:“陶家雍內,醃成碧綠青黃,措入口中,嚼生官商角微。”蘇東坡喜歡用薺菜、蘿卜、米做羹,命名為“東坡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