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長壽無需尋仙丹,本草自有長壽藥(7)(3 / 3)

3.韭菜炒蝦仁

韭菜含多種維生素和揮發油,營養佳,味道美,有補腎助陽的功效;蝦仁富含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也有補腎壯陽的功能,將兩者合炒,不僅味道更加鮮美,而且補腎助陽的功效更好。

其實,不但食物要葷素搭配,就是炒菜做飯用的食用油也要把握好葷素搭配的比例。因為植物油中主要成分是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內容易形成過氧化脂質,有促進癌細胞生長的作用。營養學家認為,食物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應該保持一定比例。根據植物油與豬油中含不飽和脂肪酸與脂肪酸量計算,即每人每月以食植物油250克和豬油500克較為適宜。

老年人飲食當“薄味靜調”

“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鹽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吃飯時菜裏如果不放鹽,即使山珍海味也味同嚼蠟。鹽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人吃鹽過少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引發食欲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症狀。

現代人菜裏放的鹽越來越多,還是覺得沒味,所以很多的麻辣、酸辣食品特別受歡迎。其實,吃太多的鹽對人體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民間自古就有“燒菜少放鹽,歲歲壽命延”的說法。尤其是老年人,更應當食得淡一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囑咐人們要飲食清淡。

老人應以淡食為主,而且要遠離酒肉以及各種味道厚重的食物。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曾經說過,“老年飲食當薄味靜調”,他認為老人的脾胃不如年輕人,不能經常被厚味所刺激,尤其是要戒酒,因為大量飲酒會傷及脾胃。而淡濕堆積體內,人就容易發胖,而胖人多痰,身體肥胖的人最容易患痰火、中風之類的病症。

現代醫學也認為,老年人應該盡量少攝入食鹽,如果食物太鹹,鹽中的鈉離子過剩,就會增加循環血液量和鈉的瀦留,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造成腦血管障礙。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是老年人易患的疾病,這些疾病也跟食物過鹹有關,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食鹽的攝入量,每天不能超過6克,最好多喝湯粥這些易消化的食物。有些老年人習慣吃鹹的食物,一下子吃淡很不適應,這時候可以慢慢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每天堅持少吃一點,天長日久就習慣了。含鹽量較多的食物,如臘肉、臘魚、香腸、鹹菜、鹹蛋等,老年人應盡量遠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人通過飲食攝取鹽,每人每日最佳食鹽量不應超過6克。長期食鹽量低於6克,可使25~55歲人群的收縮壓降低9毫米汞柱,到55歲時冠心病死亡率可減少16%。因此,有專家提出:“遠離高血壓,從限鹽開始。”這與我們民間諺語的說法是一致的。下麵我們就推薦一些限鹽的方法:

1.烹飪時,盡量少用鹽,多利用蔬菜本身的強烈風味,例如青椒、西紅柿、洋蔥、香菇、香菜和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西紅柿炒蛋就是好例子。

2.少吃泡麵,少吃快餐食品。

3.炒菜時不要加醬油,做好後依個人愛好酌量添加。

4.吃足夠的蔬果,多吃橘子、豆芽,它們能促使鹽中的鈉排到體外。

另外,腎髒病人也要注意少吃鹽,因為腎功能不好的人排尿少,多餘的鹽分排不出去,便會吸收水分來稀釋這些鹽分,結果使人體組織中積水,導致水腫。患肝硬化腹水的人也不能多吃鹽,不然腹水便很難消退。心力衰竭的病人同樣不能多吃鹽,不然水腫也難消退。鹽會把水分保留在血液中,升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人也要注意不能吃得太鹹。

“七守八戒”要牢記,活到天年樂陶陶

人的生命是既堅強又脆弱的,在很多災難麵前我們所能承受的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有時候,隻是一個小小的感冒,就可能讓人撒手人寰,這是生命的無奈。那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夠掌控的範圍內,從最簡單的做起,過健康的生活,悠然自得地活到天年。

膳食就是健康生活的重要方麵,要想吃得健康,首先應該牢記“七守八戒”的原則,這是最基本的。我們先說“七守”,其實就是七個需要注意的方麵:

1.多喝水、喝湯,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和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發怵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的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