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長壽無需尋仙丹,本草自有長壽藥(5)(2 / 3)

《唐本草》稱,大麥具有“平胃止渴、消食療脹”的作用, (本草綱目》也說它能消積進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熱、益氣調中、寬胸大氣、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髒、化穀食。

小麥是現代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中醫認為,它味甘性涼,能養心安神、消除煩躁,《本草再新》把它的功能歸納為養心、益腎、和血、健脾四種。

如皋人所稱的“元麥”其實是大麥的變種,北方人稱“裸大麥”“米麥”或“糖麥”,西藏、青海等地稱“青稞”。元麥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因此不需要剝殼,它的營養價值就等同或高於大麥。在如皋的農村,當元麥成熟的時候,田間勞作饑餓了的農民常常會摘下元麥的穗頭,用手輕揉,弄出飽滿水靈的元麥粒,吹去塵土,揀去麥芒,就直接入口,幽幽麥香,留在齒間。

把元麥磨碎,就是元麥糝。玉米糝和元麥糝是如皋糝兒粥的最常用原料。如皋人常吃的麥片其實就是玉米或元麥加工而成的。

如皋人熬糝兒粥喜歡用米打底,即用1/3的粳米加2/3的糝,和水熬製而成。方法是:把淘洗幹淨的米倒入鍋中,加水煮開,約15分鍾後,加入用水調和好的糝,或直接把糝均勻灑揚在鍋中,邊揚糝,邊攪拌粥鍋,待粥沸騰後,用小火熬稠即可。

糝兒粥裏麵還可以加其他的輔食,像加山芋做成的山芋粥,在城市和農村都深受歡迎。

“糝兒粥,米打底”體現的是一種純樸的坊間營養概念。大米、玉米、大麥、小麥、元麥幾種作物都具有健胃功效,大米性平、玉米性平、大麥性涼、小麥性涼,它們相互補充,相互配合,構成了獨特的長壽營養食品。北魏的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炊糝佐以粳米為餐,補精益氣。”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上也談到糝兒粥在食療和養生方麵的積極作用。因此,喝這種粥食的如皋老人能活到九十幾,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三菜一湯”保健康,又保長壽

如皋人的午餐很有特點,通常就是“三菜一湯”,這種膳食模式聽起來簡單,其實非常有講究。

在如皋,大多數家庭的“三菜一湯”講究的是兩葷兩素或一葷三素。“兩葷”一般為肉禽類(豬肉、雞肉、牛肉等)和水產類(魚、蝦等)各一種,可以其中一個是主菜,另一個是湯。但無論是“兩葷兩素”還是“一葷三素”的模式,素菜的量永遠大於葷菜的量。也就是說:如皋人的膳食習慣中,素菜顯得更為重要。即便是“兩葷”格局,葷菜也隻是作為點綴而存在的,並不是很重要。

湯在長壽之鄉一般是作為副菜考慮的,如皋人飯前飯後都要喝湯。特別是午飯必有一湯,如果一頓飯有兩個葷菜做主菜,那湯一定是蔬菜湯;如果一頓飯隻有一個葷菜,那湯可以是葷的,也可以是素的。

在如皋人“三菜一湯”的菜單上,最常見和最受歡迎的菜色有以下幾種:

1.肉禽類:紅燒豬肉、冷切羊肉、醬牛肉、青椒冬筍肉片、芹菜肉絲、韭菜蘑菇肉絲、大蒜豬肉絲。

2.水產類:紅燒河魚、清蒸江魚、鹽水海蝦、炒河蝦、韭菜文蛤、紅燒帶魚、蒜苗燒黃魚。

3、蔬菜類:炒油菜、炒芹菜、炒茼蒿、炒韭菜、絲瓜青豆、冬瓜蝦仁、汆蘆筍、雞蛋番茄。

4.豆製品:紅燒豆腐、清炒茶幹、涼拌豆腐絲。

5.湯:油菜湯、薺菜豆腐湯、紫菜雞蛋湯、排骨蘿卜湯、肚肺湯、鯽魚湯、老母雞湯、肉片蘑菇湯、冬瓜湯。

“三菜一湯”+米飯,這就是如皋人的午餐食單。雖然簡單但卻非常符合營養學的標準,身體獲得的營養成分也很充足。這種葷素搭配、以素為主的膳食模式,既經濟又實惠,而且蘊藏著非常深刻而又容易為人們所忽略的長壽秘訣。

長壽老人推薦的一日三餐的長壽菜單

鄭集是我國衰老生化研究學科的奠基人,還是我國生物化學和營養學研究的先導者之一,今年已經有110歲了,鄭老在109歲高齡時,他出了一本書名叫《不老的技術:百歲教授養生經》的養生書,書中介紹了他獨創的“長壽菜單”:

起床先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本草綱目》記載:蜂蜜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所以早晨一杯蜂蜜有祛除體內毒素的作用。

早餐1杯牛奶,吃用5顆紅棗、3顆桂圓、15—20顆枸杞子一起煮的食物,還有一小塊蛋糕;

中午三菜一湯,黃豆炒瘦肉絲、涼拌苦瓜、清炒生菜、西紅柿嫩豆腐湯,再來點稀飯,裏麵放一點紅豆、山芋,稀飯熬1個小時左右,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