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不是中醫的問題,這是在細節的地方有點誤區。就比如這吃栗子能夠緩解腰腿毛病。是說“服栗”,可怎麼服,才是至關重要的地方。這個很有講究,要“三咽徐收白玉漿”,就是把栗子放在嘴裏,然後慢慢地、仔細地嚼,直到嚼成漿再咽下去,還得咽三回,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解決腰腿疼。
現在老年人為什麼都愛練太極拳,還不是因為很多人都有腰腿疼的問題。常言說了,人老腿先老。這話一點都不能馬虎,人得在年輕的時候就注意增加腿部力量,除了運動,還要沒事就嚼嚼栗子。古代的燕趙之地有木本糧食,是什麼啊?一個是棗,一個是栗子,所以板栗當時對燕趙之地的民眾健康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醫把栗子列為藥用上品,認為能補腎活血、益氣厚胃,可與人參、黃芪、當歸媲美,尤其對腎虛有良好療效。現代醫學認為,栗子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以及礦物質,有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的作用,所以對老年人頗為適宜。
栗子的食療功效
栗子以風幹為佳,一次服食不宜過多,如治腰腿病,需生食,細嚼,連液慢咽。栗子加工方法多樣,可炒可煮,還可自製栗子粉,加糖和少量奶油、奶酪拌食,猶如吃蛋糕的感覺。栗子與白果一同燉煮,再加百合,更是秋季補益的佳品。
腎虛、腰酸腿軟:可每日早晚各吃風幹(陰幹)生栗子5個,細嚼成漿咽下。也可以用鮮栗子30克,置火堆中煨熟吃,每日早晚各1次。
氣虛咳喘:用鮮栗子60克,瘦豬肉適量,生薑數片,共燉食,每日 1次。
脾胃虛寒性腹瀉:可用栗子30克、大棗10個、茯苓12克、大米60克,共煮粥,加紅糖食之。
口角炎:栗子富含維生素,因維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舌炎、唇炎、陰囊炎的人,可用栗子炒熟食用,每次5個,每日2次。
板栗50克,粳米100克,兩者煮粥,老少皆宜,經常食用,具有健脾胃、補腎氣、強筋骨的作用。栗子雖好,但不可過多食用,每次進食栗子以不超過60克為宜。尤其是消化能力較差的小兒,更應格外注意,否則容易造成積滯。
冬季最宜吃栗進補
栗子是糖分含量較多的幹果品種,能提供較多的熱能,有利於機體抵禦寒冷。進入冬季,天氣寒冷,人體的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食用栗子進補尤為適宜。冬季是感冒的多發季節。栗子不僅具有很好的益氣作用,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還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適量食用,可遠離感冒的困擾。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栗子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煙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鈣等多種營養物質,特別適合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栗子作為一種美味的幹果,不論生吃還是炒、蒸、煮、燉,都有很好的風味。我們在選擇糖炒栗子時,最好不要選擇開口的栗子,因為炒栗子時鍋裏的砂糖在高溫時會生成焦糖,時間長了會變成黑色,開口的栗子容易粘到這些有害健康的黑焦糖。
每天一袋奶,喝的科學便能老而不衰
牛奶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一種食物,具有補充鈣質,增強免疫力、護目、改善睡眠,美容養顏和鎮靜安神等保健功效。每天喝一袋奶,可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為健康增加保護屏障。宋代陳直也極力主張喝牛奶。他認為,牛奶性平,能補血脈,益心氣,長肌肉,從而使人康強潤澤,老而不衰。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牛奶能補虛損、潤五髒、養血分。
然而,牛奶並非簡單一喝就能產生營養價值,隻有科學的喝牛奶,才能喝得更健康,才能發揮它的營養價值,現提出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早上飲用,切忌空腹。
一般晨起後會感到口幹,有些人就拿牛奶解渴,一飲而盡,好不酣暢。如此“穿腸而過”,胃來不及消化,小腸來不及吸收,牛奶的營養價值也就無從體現。況且,如果單純以一杯牛奶作為早餐,則熱量也是不夠的。為此,早上飲用牛奶時一定要與碳水化合物同吃。具體吃法可以用牛奶加麵包、點心、餅幹等,幹稀搭配。可先吃點麵包、餅幹,再喝點牛奶;也可以在牛奶中加大米、麥片或玉米等做成牛奶粥。牛奶與碳水化合物同吃,一方麵牛奶中所含的豐富的賴氨酸可提高穀類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反過來也可使牛奶中的優質蛋白質發揮其應有的營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