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就是身體的免疫係統和病毒搏鬥的一種反應。免疫細胞大量聚集在病變部位,頻繁對病毒發起攻擊,這種生理活動使得代謝加快,需要的能量增多,使得體溫升高。而且在高於常溫下,細菌更容易潰敗,這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我們了解這種身體的行為就好辦了,比如不是人為的阻止發熱如吃西藥來抑製免疫細胞,而是幫助身體盡快打贏這一仗,比如加大喝水量,想辦法排汗就有很好的退熱作用。不要小看了這兩招,它是自然療法的急救措施,通常能起到不錯的療效。

當然,除了上麵這些,疾病向我們下戰書的方式還有很多,例如血壓升高或降低、血糖的升高或降低,都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疾病的信號,我們要引起重視,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調,才能及早發現疾病,並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

你知道嗎?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對人體有害

生活中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會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明明身體並不強壯,經常生個小病什麼的,但最後卻享到了高壽。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還要從正確認識疾病開始說起。

疾病,在大多數人眼裏都是壞東西,是健康的敵人,所以一旦疾病來了,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將其從自身上鏟除掉。殊不知,有些疾病根本就不會對我們有太大影響,有些疾病還是是我們的好朋友。下麵介紹的這些病就有利於機體的健康。

發燒——體溫一旦超過了攝氏37度就屬於發燒。醫學研究證實,免疫細胞的作戰能力會隨體溫的升高而增高,同時高體溫也使血液中的鐵離子濃度減少,造成病原體生長所需要微量鐵離子供給不足,進而抑製病原體發育,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藥物隻是外援。

所以,如果在發燒一開始就服退燒藥,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體溫不超過攝氏38度,且精神、食欲沒有受到影響時,可以將冰塊置於額頭緩解不適,同時多喝水,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吃一些富含營養且清淡的食物。若體溫高於攝氏38.5度,或持續低燒不退,或伴有發疹、劇烈頭痛、關節痛、痙攣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嘔吐——嘔吐也是為了排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以減少吸收,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射。若此時采用藥物止吐,會使有害物質滯留在體內,危害健康。

如果是單純嘔吐,應適量補充水分,避免水和電解質紊亂。如果還伴隨有腸胃不適,就應在補水的同時按摩胃部和腹部。嘔吐後別急著進食,可以稍加活動,讓身體舒展後再進食。若嘔吐反複發作或伴有腹痛、發燒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咳嗽——咳嗽是呼吸係統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措施,對機體是有益的。當呼吸道黏膜受到異物、炎症、分泌物或過敏性因素等刺激時,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於消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異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

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藥物,則會把加重炎症的髒東西都滯留在呼吸道裏不利於炎症的消除。出現咳嗽時,應在保暖的同時補充大量水分,同時避免胡椒、洋蔥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如頻繁咳嗽還伴有發燒、胸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腹瀉——腹瀉,尤其是排泄物有異臭時,往往是身體正在排出來自食物或其他方麵的毒素。當腹瀉來臨時,千萬不要走進“治療”誤區,如:有腹瀉就用止瀉藥;認為腹瀉就是炎症,該吃消炎藥;吃去痛片緩解腹瀉疼痛;嚴重時吃藥,停止時就停藥;腹瀉時多喝水,補充丟失水分;腹瀉時少吃,腹瀉後多吃等。遇到腹瀉時,應采取因勢利導法,例如喝一杯熱水,幫助腸道盡快排完毒素。如果有嚴重的腹瀉,便意頻頻、排便量少、肛門部有痙攣性疼痛,或排泄物帶血,或同時伴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時,應該立即就醫。

流鼻血——我們可以把流鼻血看作是機體自我“去火”的一種方式。當人們飲水減少、辛辣食物吃得過多,以及環境幹燥、體內“上火”時,機體就常常自行選擇薄弱的鼻黏膜“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