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肉——“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
俗語說得好:“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肉。”這句話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於驢肉比牛肉更細嫩,味道更鮮美,曆來為我國北方人民所喜愛。又因為它豐富的營養和鮮美的味道,現在被更多的食客所喜愛。
驢肉營養價值相當高,蛋白質含量比牛肉、豬肉都高,而脂肪含量比牛肉、豬肉低,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能為體弱、病後調養的人提供良好的營養。
《本草綱目》中記載,驢肉的功效一是補氣養血,用於氣血不足者的補益;二是養心安神,用於心虛所致心神不寧的調養。功效非凡的阿膠製品,就是用驢皮熬製而成的,具有很好的補血、護膚、養顏功效。
保健食譜
驢肉粥
原料:粳米60克,驢肉150克,豆豉10克,小蔥5克,薑5克,料酒8克,鹽3克
製法:
1.將驢肉洗淨,切成丁塊;
2.粳米淘洗幹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幹水分;
3.取鍋放入冷水、驢肉丁、豆豉、薑末、料酒,用旺火煮沸;
4.加入粳米,再煨煮至驢肉熟爛;
5.撒上蔥末,用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虛養身,氣血雙補
牛肉——“肉中驕子”
牛肉是中國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牛肉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牛肉中所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很多,營養價值頗高。
《本草綱目》中記載,牛肉性溫,味甘,具有益筋骨、增體力,暖中補氣,補腎壯陽,健脾補胃,滋養禦寒之功效,主治筋骨不健、脾胃虛弱、水腫脹滿、腰膝乏力等症。
寒冬食牛肉有溫中暖胃的作用,實為冬季補益食療佳品。
牛肉的營養豐富,所含蛋白質比豬肉高一倍,且含脂肪、膽固醇低,維生素含量高,並含有人體所需的12種氨基酸,因此,牛肉很適宜肥胖者、高血壓、冠心病、血管硬化和糖尿病人食用,是滋養強壯的補品。
土豆燒牛肉
原料:牛肉300克,土豆150克,洋蔥25克,蔥花、紹酒、精鹽、白糖、醬油、味精、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
1.牛肉洗淨切塊,汆水;土豆去皮切塊,焯水;洋蔥剝皮洗淨,切絲。
2.鍋上火放油燒熱,倒入洋蔥絲煸香,放入牛肉塊煸炒,烹入紹酒、醬油、清水大火燒沸,轉小火燜至七成熟,倒入土豆繼續燜至牛肉酥爛,加精鹽、白糖、味精燒入味,撒上蔥花即可。
功效:消除黃疸、肝腫,適宜肝炎孕婦的食療輔助。
鵪鶉肉——“動物人參”
鵪鶉,古代稱“鶉鳥”、“宛鶉”、“奔鶉”,鵪鶉肉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素有“動物人參”的美譽。
鵪鶉肉含有蛋白質、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鐵、鈣以及維生素、尼克酸等,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
它的蛋白質含量遠遠高於其他肉類;而膽固醇的含量很少,多種維生素的含量比雞肉高1~3倍,而且易於消化吸收,適宜老、弱、病、產婦食用。
祖國醫學認為,鵪鶉肉可“補五髒,益精血,溫腎助陽”。男子經常食鵪鶉肉可增強性功能,並增氣力、壯筋骨。
鵪鶉肉還可藥用。《本草綱目》中說“鵪鶉肉能補五髒、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鵪鶉肉和小豆、生薑煮食,止瀉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
鵪鶉肉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身虛體弱、貧血萎黃、咳嗽哮喘、神經衰弱等,而且鵪鶉肉中含有卵磷脂,可生成溶血磷脂,具有抑製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防止動脈硬化。
保健食譜
鵪鶉粥
原料:鵪鶉一隻,粳米150克
製法:
鵪鶉宰殺後去皮和內髒,然後洗淨切塊。將鵪鶉塊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等鵪鶉肉熟後把粳米淘淨放入鍋中一起煮,等肉、米都熟後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養顏減肥
兔肉——“葷中之素”
兔分為野兔、家兔兩種,兔肉味美香濃,久食不膩,食後極易被消化吸收,其消化率可達85%,這是其他肉類達不到的。
兔肉屬於高蛋白、低脂肪、少膽固醇的肉類,其所含的蛋白質高達70%,比一般肉類都高,但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卻低於所有的肉類,故有“葷中之素”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