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藥食同源,本草養生樂趣也在吃喝之間(7)(2 / 2)

甘寒質潤,滋陰上品——麥冬

麥冬性甘寒質潤,有滋陰之功,既善於清養肺胃之陰,又可清心經之熱,是一味滋清兼備的補益良藥。常用量為 10~15克。亦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飲服。

《本草綱目》提到過,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麥冬,清心除煩多用連心麥冬。但麥冬性寒,如因脾胃虛寒而見有腹瀉便溏、舌苔白膩、消化不良者及外感風寒咳嗽者均不宜應用。

1.治療腸燥便秘:麥冬15克、生地15克、玄參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2.治療暑天汗出虛脫:麥冬10克、人參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劑。對汗出虛脫、心慌心悸、血壓過低、汗多口渴、體倦乏力有良效。

3.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麥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連服3~18個月。對緩解心絞痛、胸悶及改善心功能均有一定作用。

4.治療鼻出血:麥冬15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天1劑。對鼻出血且血色鮮紅者有治療作用。

5.夏日防中暑:取鮮蘆根100克(或幹品30克)、麥冬20克煎湯代茶飲,對夏日炎炎人體大量出汗所造成頭暈、煩悶和胃腸不適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6.治療尿路感染:麥冬15克、牛奶200克、白糖30克。先將麥冬洗淨,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用武火燒沸,文火煎熬20分鍾,用紗布濾去麥冬不用。然後將牛奶燒沸,同麥冬藥液混勻,加入白糖燒沸即成。每日2次服用,每次100克。具有滋陰清熱、利尿消腫的作用。

7.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體虛者:雞蛋5個,枸杞、花生米、瘦豬肉各30克,麥冬10克,鹽、濕澱粉、味精各適量。先將花生米煎脆,枸杞洗淨,入沸水中略氽一下。麥冬洗淨,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豬肉切丁,雞蛋打在碗內,加鹽少許打勻,隔水蒸熟,冷卻後將蛋切成粒狀。然後鍋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瘦豬肉丁炒熟,再倒進蛋粒、枸杞、麥冬碎末,炒勻,放鹽少許及濕澱粉勾芡。最後放味精適量,脆花生米鋪在上麵即成。佐餐食。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健康人也能食用。

利水健脾薏苡仁,藥食兼可用

《本草綱目》中記載,薏苡仁性甘,微寒,無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等功效,常用於久病體虛及病後恢複期,是老人兒童較好的藥用食物。

下麵介紹三種常用的薏苡仁食用方法:

1.百合薏米粥:將薏苡仁50克、百合15克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薏米熱爛,加入蜂蜜調勻,出鍋即成。

此粥甜香熱糯,略有清香味,常吃可健脾益胃,澤膚祛斑,可用於治療婦女麵部雀斑、痤瘡、濕疹等症,對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2.山藥薏苡仁粥:取山藥、薏苡仁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許。將山藥切細,蓮子去芯,紅棗去核。淘洗幹淨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

空腹食用,每日2次。此粥可以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腹脹便溏,肢體無力,老年浮腫,婦女帶下症。大便秘結者忌食。

3.珠玉二寶粥:先將山藥、薏苡仁搗成粗粒,放入沙鍋,加水適量,置灶上,用火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切碎,調入煮好的粥內,攪勻溶化即成。將柿霜加入已煮好的粥內,即可食用。

此粥可滋養脾肺,止咳祛痰,適用於脾肺氣虛,飲食懶進,虛勞咳嗽等症。

但應注意的是,大便幹燥者,滑精、精液不足、小便多者與孕婦等人群不宜服用。除治腹瀉用炒薏米外,其他均用生薏米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