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藥食同源,本草養生樂趣也在吃喝之間(2)(3 / 3)

我們在來總結下對人體有害的水:生水,生水中含有各種各樣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和人畜共患的寄生蟲;老化水,即死水,也就是長時間儲存不動的水;千滾水,即在爐上沸騰了一夜或很長時間的水及電熱水器中反複煮沸的水;蒸鍋水,即蒸饅頭等的蒸鍋水,特別是經過多次反複使用的蒸鍋水,亞硝酸鹽濃度很高;不開的水,比如自來水;重新煮開的水,這種水燒了又燒,水分再次蒸發,亞硝酸鹽會升高,常喝這種水,亞硝酸鹽會在體內積聚,引起中毒。

由上我們知道了怎樣區分健康水和有害水,下麵我們在看看喝水的方式,正確的喝水方式,才能提高免疫細胞的功能。

少量多飲。喝水過多、過少都不利健康。一下子飲水過多,即使沒有水中毒,但大量的水積聚在胃腸中,使人胸腹感到脹滿,還會衝淡胃液,導致胃腸的吸收能力減弱。而飲水過少,則不能令身體真正吸收、利用。正確有效的飲水方法是:一口氣將一整杯水(約200~250毫升)喝完,而不是隨便喝兩口便算。

未渴先飲。有些人沒有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隻有口渴了才想起來要喝水。口渴,實際上是體內已嚴重缺水,人體很多器官可能已經受到脫水的傷害,因此不要等到身體告訴你它“缺水”了才喝。

不要喝得太快太急。喝水太快太急,無形中會把帶著的很多空氣一起吞咽,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部脹氣。腸胃虛弱的人,喝水更要慢。劇烈運動後的喝水方法是,先用水漱漱口,潤濕口腔和咽喉,然後喝少量水,停一會兒,再喝一些,讓肌體慢慢吸收。

喝那些水是對身體有益的,怎麼去喝我們都知道,還有一條我們也不能忽視,就是喝的量。

一般說來,健康的人體每天消耗2~3升水,這些水必須及時補充,否則就會影響腸道消化和血液組成。因此建議每天至少喝兩升水,相當於8杯水。天熱的時候適量增加,喝4升水也不為過。而那些愛運動、服用維生素或正在接受治療的人,更應該多喝。

那麼這8杯水又該怎麼喝呢?

每天起床後,空腹先喝一杯水,過十幾分鍾後再去吃早飯,這是第一杯水。

在早上九十點的時候再喝一杯水,在中飯前半小時再喝一杯水,有助於潤腸。這是早上3杯水的喝法。

下午時間段較長,可以在13~14點喝一杯水,15~16點喝一杯水,然後在飯前半小時再喝一杯水,這樣是6杯水。

晚上在19點到20點之間再喝一杯水,然後在睡前半小時再喝一杯水,這樣一天8杯水就喝完了。有的人在睡前喝水,第二天眼睛有浮腫現象,這樣的人可以減去睡前的這杯水。

水療,治愈百病最低廉的藥

大多數人判斷體內缺水的信號是“口幹”,其實很多慢性疼痛,比如腰部疼痛、偏頭痛、腸炎疼痛等,都是身體因缺水而發出的危機信號。換句話說就是,疼痛是體內缺水的緣故,可以用水來治療。

以腸炎性疼痛為例。左腹下方出現的腸炎性疼痛是身體缺水的一種信號。這種疼痛往往與便秘有關,是持續缺水造成的。

大腸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以免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失去太多水。必須有一定量的水才能排便順暢。在脫水狀態下,食物殘渣的含水量自然小於正常含水量,由於食物殘渣蠕動的速度減緩,大腸就得加強吸收擠壓作用,大腸中的固體殘渣的最後一點水分也被吸走。因此,便秘不暢是脫水症的並發症。如果攝入較多食物,輸送到大腸的固體廢物就會增加,加重排便的負擔。這一過程就會引起疼痛。如果我們能攝入足量的水,左腹下方由便秘不暢引發的疼痛就會消失。

再有就是一些冠心病病人,由於出汗、活動、夜尿增多、進水量過少等原因可致血液濃縮、循環阻力增高、心肌供血不足,導致心絞痛。早晨由於生理性血壓升高、動脈內的斑塊易鬆動脫落、血小板活性增高等原因,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若能於每晚睡前及晨間各飲一杯(250ml)溫開水,可使血黏度大大降低,流速加快,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發生。

缺血性腦梗塞所致的中風占急性腦血管病的半數以上,尤以老年人為多,且常發生於夜間。由於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夜間迷走神經功能亢進,血流減慢,血液變稠,極易發生缺血性腦梗塞,不常飲水及夜尿增多的老人若能在睡前及半夜各飲一杯開水,可降低血黏度,在很大程度上能預防或減少缺血性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