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本草養生心法:養生之道在一補一瀉之間(1)(2 / 3)

另外寒、熱食物要搭配著吃,比如吃大寒的螃蟹時,一定要配上溫熱性質的生薑。《本草綱目》記載生薑味辛、性溫,能夠除風邪寒氣,所以以薑來中和蟹的寒涼,這樣就不會對身體有害,還利於對蟹肉的消化、吸收。

人們除了在日常飲食上存在著一些補氣血的誤區,還有著其他誤解。例如很多人認為,補氣血是女人的事,甚至隻是產後婦女的事。雖然由於生理的原因,女人比男人更容易血虛,但並不能因此就說補氣血是女人的專利。在臨床上,男人得虛證的也不少。老年多虛證,久病多虛證,其他如先天不足、煩勞過度、飲食不節、饑飽不調等,皆能導致虛證。所以,男人也要注意補氣血。

另外,還有人認為運動一定能夠補充氣血。其實運動可打通經絡,強化心髒功能,提高清除體內垃圾的能力,但是不會增加人體的氣血能量。如果隻是單純地運動,完全不改善生活習慣,增加或者調整睡眠的時間,則運動隻是無謂地消耗血氣能量而已。

現在許多繁忙的都市人都利用夜間進行運動,人體經過了一整天的體力消耗,到了晚上已經沒有多餘的能量可供運動。因此運動時身體必定是調動儲存的肝火,停止運動後,至少需要兩三個小時來消除這種亢奮狀態,才可能入睡。由於肝火仍旺,這一夜的睡眠必定不安穩。這種運動對身體不但沒有任何益處,如果形成習慣,反而會成為健康的最大殺手。所以,我們補氣血一定更正觀念,選擇正確的食物,更要有正確的生活方式。

氣血培育人體健康的土壤

在中醫學上,“氣”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它被視為人體的生長發育、髒腑運轉、體內物質運輸、傳遞和排泄的基本推動能源。俗話講的“斷氣”就是表明一個機體的死亡,沒了氣就沒了命,所以《莊子·知北遊》裏有“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的說法。

關於氣,我們生活裏的日常語言就更多了,“受氣”、“生氣”、“沒力氣”、“中氣不足”等。如果我們身體上的“氣”不好好工作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生病,表現出各種症狀,如“氣滯”、“氣鬱”、“氣逆”、“氣陷”等。

“氣滯”——就是氣的運動不暢,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脹痛。根據氣滯的部位不同,出現的脹痛部位也就不同了。比如:月經引起的小腹脹痛,這是典型的氣滯引起的婦科疾病。

“氣鬱”——指的是氣結聚在內,不能通行周身。如果氣鬱結在內,不能正常運動,女人身體髒腑的運轉、物質的運輸和排泄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如:有的人總是胸悶憋氣,這就是氣運行不暢所導致的。所以,在平時一定要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這樣才能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

“氣逆”——指的是體內的氣上升太過、下降不及給人體造成的疾病。氣在人體中的運動是升降有序的,上升作用能保證將體內的營養物質運輸到頭部,維持各髒器在體內的位置;下降則使進入人體的物質能自上而下地依次傳遞,並能將各種代謝物向下彙集,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如果上升作用過強就會使頭部過度充血,出現頭昏腦漲,頭痛易怒、兩肋脹痛,甚至昏迷、口角歪斜等症;下降作用過弱則會導致飲食傳遞失常,出現泛酸、惡心、嘔吐等症。

“氣陷”——和“氣逆”正好相反,這種情況是指人體內的氣上升不足或下降太過。上升不足則會導致頭部缺血、缺氧或髒腑不能固定在原來的位置,出現頭暈、健忘、精神不振等症;下降太過則會導致食物的傳遞過快或代謝物的過渡排出,從而出現腹瀉、小便頻繁等症。

上麵講了人體內的重要能源“氣”,那接下來就要講一講“血”。

血對女人身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養,它攜帶的營養成分和氧氣是體內各組織器官進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血對女人來說非常重要,血充足,則麵若桃花,肌如凝脂,秀發烏黑亮麗。因為血是將氣的效能傳遞到全身各髒器的最好載體,所以中醫上又稱“血為氣之母”,認為“血能載氣”。

如果“血”虧損或者運行失常就會導致各種不適,比如失眠、健忘、煩躁、驚悸、麵色無華等,長此以往必將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氣、血是構成人體生命、生理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的調養對女性來說特別重要,由於女性的生理特點,月經時血液會有一定量的消耗和流失,加之經期情緒、心理的變化,身體中的雌性激素分泌降低,月經失調紊亂也就時常發生。隨之而來的整個身體狀況的變化,可想而知。每天無精打采,精神萎靡,膚色暗淡,眼圈發黑,令人苦惱。所以,補充氣血是女人嗬護自己生命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