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千萬別不忍心“修理”自己(1)(2 / 3)

2.不亂吃藥

許多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和中草藥都有腎髒毒性,不要不經醫師處方亂吃,對醫師處方的抗生素、止痛藥也應知其副作用有哪些。

3.不暴飲暴食

吃太多蛋白質和鹽分,會加重腎髒負擔。此外,運動飲料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

4.治療感冒

若感冒去了又來,或是感冒後,有高血壓、水腫、解小便有泡泡,最好找腎髒科醫生做篩檢。

5.反複發作的扁桃腺炎要小心

喉部或扁桃腺遭鏈球菌感染時,務必根治,否則容易導致腎髒發炎。

6.適量飲水不憋尿

尿液瀦留在膀胱,就如同下水道阻塞後容易繁殖細菌一樣,細菌會經由輸尿管感染腎髒。

7.控製糖尿病和高血壓

血壓控製不好、糖尿病太久都會造成血管硬化,而腎髒就是由數百萬個微血管球組成,血糖血壓控製不好,腎髒壞得快。

8.不喝成分不明的井水和河水

以免鉛、鎘、鉻等重金屬含量太高而損害腎髒。

9.泌尿道結石要處理

結石不痛不代表好了,尤其是輸尿管結石很容易造成腎積水,長久下來,腎髒會完全損壞而不自知。

10.定期檢查

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檢查,女性懷孕時腎髒負擔會加重,應該監測腎功能,以免因妊娠毒血症而變成尿毒症。

正確的補腎方法應該是:

A、陰陽並補:隻要沒有明顯的腎陰腎陽的偏衰,補腎最好是陰陽並補,使腎中陰陽互相滋生,才能達到持久、穩定的補腎效果。

B、選擇不上火、不傷脾的補腎藥:如補腎益氣膠囊,全部采用純天然中藥,溫陽而不燥,全無服用壯陽藥物容易上火的弊端;補陰而不滋膩,更無服用象其他補腎藥物容易傷脾胃的煩憂。

C、補腎應兼顧到其他髒腑:因為腎是身體的根本,腎虛很容易導致其他各髒腑的陰陽失調;而其他各髒腑的疾病,日久也會導致腎虛,即所謂的“久病及腎”。因此,在補腎的過程中應兼顧補其他各髒,才能達到穩定、全麵的療效。

現代人對養生越來越重視,人到中年後,生理功能由盛轉衰,不少人出現腰酸背痛、耳鳴、眩暈眼花、健忘少寐、動則氣急易倦、性欲減退、小便後有餘瀝、夜尿增多、頭發花白、牙齒鬆動等衰老征狀,即中醫所說的“腎虛”表現。於是,坊間有了各種各樣的補腎方法,補腎陰、補腎陽、補腎精……但專家提醒,要補腎,還是要從根本的調節神經內分泌失調入手。

腎髒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過濾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廢料,並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黃瓜、櫻桃等蔬果有助於腎髒排毒。

黃瓜:黃瓜的利尿作用能清潔尿道,有助於腎髒排出泌尿係統的毒素。含有的葫蘆素、黃瓜酸等還能幫助肺、胃、肝排毒。

櫻桃:櫻桃是很有價值的天然藥食,有助於腎髒排毒。同時,它還有溫和通便的作用。

肝髒

肝髒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裏麵扮演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等。肝髒也製造消化係統中之膽汁。

常見肝髒疾病

1.各種病原體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如最常見的病毒性肝炎;還有如細菌感染引起的肝膿腫、肝結核,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肝吸蟲病、阿米巴肝膿腫等等。

2.肝髒占位性疾病。所謂占位,簡單地講就是指不正常的或非肝髒組織在正常肝髒組織內占據了一定的位置,並可能在其中生長、擴大,大多數可引起肝髒或全身損害。比如,各種良惡性腫瘤、肝囊腫、肝膿腫、肝包蟲病、肝血管瘤、肝內膽管結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