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白薯
白薯中含有單寧和膠質,會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燒心等不適感。
11.冷飲
空腹狀態下暴飲各種冷凍食品,會刺激胃腸發生攣縮,久之將導致各種酶促使化學反應失調,誘發腸胃疾病。在女性月經期間還會使月經發生紊亂。
不宜生吃的食物
1.不宜生吃魚蝦
許多人喜歡生吃蝦、蟹、魚等水產品。殊不知,這是極為不當的。
因為在這些水產品體內,往往寄生有蠕蟲、病毒等病原體,人吃了生的或半生的被汙染的水產品後,這些幼蟲便會穿過人的胃腸壁進入血管或淋巴管,隨血液流到全身,主要聚集在肺部或肝髒,有的則主要聚集在腦部,這就會引起各種相應的症狀。因此,海鮮品還是以煮熟了吃為好。
2.不宜生吃胡蘿卜
人們都知道,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比任何一種蔬菜和水果都多。但是,胡蘿卜中的胡蘿卜素隻是維生素A的半成品,即維生素A原,它很難被人所直接吸收。
胡蘿卜素是脂溶性物質,隻有溶解在油脂溶液中,才能為人所吸收。因此,食用胡蘿卜,最好用食用油烹調,或切塊與肉同燉。生吃胡蘿卜,大約其中90%的胡蘿卜素不能被人的腸胃吸收而排泄掉,這實在是一種大浪費。因此,最好不要生吃胡蘿卜。
3.不宜食用鮮木耳
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藥食兼優的滋補佳品。平時我們食用的木耳都是幹製品,但是在采集鮮木耳時應注意,切不可出於好奇或貪嚐新鮮而食用鮮木耳。
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啉類光感物質,當其被攝入人體內後,會隨血液循環分布到人體表皮細胞中,受太陽照射後會引發日光性皮炎。這種有毒光感物質,還容易被咽喉粘膜吸收,導致咽喉水腫,多食者,甚至會因此發生呼吸困難、危及生命。故而,不可食用鮮木耳。
4.菜花,卷心菜
菜花、卷心菜、蘿卜等蔬菜,可阻礙甲狀腺對碘的作用引起甲狀腺腫、肥胖、頭發幹枯等症。含有較多草酸的蔬菜(如菠菜、大蔥等)和大多數穀類食物(都含有較多纖維和植酸),它們均可與鈣、鎂、鐵、鋅、銅等礦物元素結合,影響人體吸收。長期生食這些東西,會造成微量元素缺乏症,引起皮膚變性,頭發結構和顏色變化,指甲生白斑等一係列病變。所以這些食物還是做熟了再吃好。
5.醬油
醬油是用豆餅、黃豆等經過接種發酵,再高溫消毒製成的。醬油含有蛋白質、糖、鈣、磷、鐵、維生素B1等多種營養成分。生醬油中含有許多微生物,有的微生物會引起胃腸不適或腹瀉等。另外,由於衛生條件的限製,醬油在生產、貯存、運輸、銷售中還會受到汙染,帶有各種病菌,生吃醬油易引起腸道傳染病。
6.荸薺
常吃生荸薺,其中的薑片蟲就會進入人體並附在腸粘膜上,可造成腸道潰瘍、腹瀉或麵部浮腫。
7.雞蛋
蛋清所含的抗生物蛋白在腸道內與生物素結合後,會阻礙人體對生物素的吸收。生雞蛋還常含有沙門氏菌,會使人嘔吐、腹瀉。
8.黃花菜
鮮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進入人體形成氧化二秋水仙堿,極毒,食用3-20毫克就可致死。
9.蜂蜜
蜜蜂在釀製蜂蜜時,常常采集一些有毒的花粉,這些有毒的花粉釀進蜂蜜以後,人吃了生蜜就容易發生中毒。另外蜂蜜在收獲、運輸、保管的過程中,又很容易被細菌汙染。因此,生蜂蜜不可食用。
10.豆漿
豆漿味美可口,其營養價值並不比牛奶低。但飲用未煮沸的豆漿,可引起全身中毒。因為生豆漿中含有一些有害成分——抗胰蛋白酶、酚類化合物和皂素等。抗胰蛋白酶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酚類化合物可使豆漿產生苦味和腥味;皂素刺激消化道,引起嘔吐、惡心、腹瀉,從而破壞紅細胞,產生毒素,以致引起全身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