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喜山樂水,遊獵強身(3 / 3)

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古人已經有了“貴生”和“重生”的思想,關於養生的精辟見解層出不窮,不斷完善和發展,養生術也成了人們孜孜以求的良方。養生家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中說:“古人有言曰,生之於我,利亦大焉。論其貴賤,雖爵為帝王,不足以此法比焉。論其輕重,雖富有天下,不足以此術易焉。”同時把“全身”看做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苟我身之不全,雖高官重權,金玉成山,嬌豔萬計,非我所有也。”從古至今,在對生命的看法上,“貴生”思想已經成了人們的一種共識。

在我國流傳著一首《十叟長壽歌》,可以說是對曆代養生之道的一個總結:

昔有行路人,海濱逢十叟。

年皆百餘歲,精神加倍有。

誠心前拜求,何以得高壽?

一叟拈須曰:我勿湎煙酒。

二叟笑莞爾:飯後百步走。

三叟頷首頻:淡泊甘蔬糗。

四叟拄木杖:安步當車久。

五叟整衣袖:服勞自動手。

六叟運陰陽:太極日日走。

七叟摩巨鼻:空氣通窗牖。

八叟撫赤頰:沐日令顏黝。

九叟撫短鬢:早起亦早休。

十叟軒雙眉:坦坦無憂愁。

善哉十叟詞,妙訣一一剖。

歌謠裏的這些方法在書中多有涉及,養生的方法確實很多,關鍵是如何選擇和選擇之後怎樣用於實踐。葛洪說:“凡養生者,欲令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偏修一事,不足必賴也。”他認為要想長生,不僅要對養生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還要“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不可偏修一事”。他指出“淺見之家,偶知一事,便言已足”,是達不到長生的目的的。我們這裏列舉幾個關於養生的關鍵詞,算是對本書的一個總結,也是對讀者的一個提醒。

關鍵詞一: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對自己的身體條件、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態要有一個詳細的、全麵的了解,清楚自己的身體在哪些方麵出現了不足,需要加強保養;如果一切正常,又該怎麼維持。知彼就是要了解所選擇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功效、特殊要求、需要注意什麼細節,以及有哪些禁忌。養生方法雖然不能說浩如煙海,也可以說不計其數了,它們各有長短,做到知己知彼是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的前提,這樣就能盡量減輕和避免“副作用”,盡享其利、受益無窮了。

關鍵詞二:合理安排。現在的人們普遍被“時間緊迫”的問題困擾著,都在爭分奪秒地生活,連吃飯睡覺都顧不上,更沒有閑情逸致來養生了。如果你認為健康很重要、養生很重要,不妨靜下心來為自己製訂一份周詳的養生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有規律的生活帶來的往往不是束縛,而是自由、健康和好心情。製訂計劃的過程就像在欣賞一件年代久遠的古董,拂去表麵的那一層灰塵,我們就能看到它細致而精美的紋路。

關鍵詞三:過猶不及。這裏強調的是適度。健康與否很大程度上受生活方式的影響,比如飲食、睡眠、愛好、運動等。養生也要注意適可而止,酒喝多了不僅會醉,還會影響健康;過分沉溺於某種興趣,不僅不能陶冶情操,還會玩物喪誌。醫聖張仲景就特別強調養生要忌一個“貪”字。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所以適度很重要。

關鍵詞四:心態自然。養生的目的不隻是長壽,更要提高生命的質量。如果整天汲汲於生死,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終日,心理失去平衡,不能心地坦然地生活,這樣就難免引起肌體的疾患,也就沒有什麼質量可言了。荀子說:“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對於生死,韓非子更達觀,他說:“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之謂出,卒之謂入,故曰:‘出生入死。’”隻有看透生死、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活著,達觀生死是養生的思想前提。

關鍵詞五:現在開始。養生不隻是老年人的事,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的生命多一些關照和嗬護,尤其是年輕人,不要無所顧忌,否則悔之晚矣。養生應該從現在開始,貫徹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

養生雖然有不少原則與禁忌,需要認真對待,但其中也有不少樂趣。清人高桐軒說養生有“十樂”:

耕耘之樂。伏案一日,把鋤半天,既享田家之樂,又能健壯身體,還有秋收之望,此一樂也。

把帚之樂。把帚掃地,洗桌淨幾。躬身舉手之勞,則塵垢盡去,窗明幾淨,精神為之一暢,此二樂也。

教子之樂。教子以詩文書畫,能以藝立身,自食其力,無憂於後,此三樂也。

知足之樂。公卿之樂不足為貴,而安貧樂道,吾愛吾業,此四樂也。

安居之樂。吾所居,裏人耕作以食,和睦為習,居此仁厚鄉裏,不聞酷吏之嗬斥厲聲,亦一大樂。

暢談之樂。與野老田夫縱談天下世外事,或測天氣晴雨,或卜年景歉豐,但胸暢談,其樂陶陶。

漫步之樂。起身靜步於中庭,或漫遊於柳岸花畦,心神煥然爽朗,胸懷為之一暢。

沐浴之樂。冬季嚴寒不宜頻浴,餘三季該當常浴,有健身心,真乃一樂事也。

高臥之樂。每至炎暑伏天,白晝不宜作課,竹枕蒲席,合目養神,養神蓄銳正此時,亦勞者之一樂也。

曝背之樂。冬日天氣晴和,每至日中,或坐場上,或倚北牆,通身溫暖,畏寒縮冷之感頓消,活筋血,強皮骨,其樂不可不知。

看來養生也是一件不辜負良辰美景的賞心樂事。生命對每個人都隻有一次,因為不能重來,所以尤為珍貴。就人生而言,除了不可預期和不能改變的,即所謂命運的那一部分,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我們隻要付出努力就能掌握和獲得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健康抑或長壽都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隻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並持之以恒,就能長視而久生,還能從中享受到極大的快樂。最後我們祝所有的讀者都健康並快樂著!

終於,《曆史名人的養生之道》這本書如期和讀者見麵了。它的出版得到了中國物資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摯的謝意!並對參與本書編寫的成員:張誌軍、賀子錦、石雲、王振偉、閆博、李超新、李忠良、趙靜、李紹玲、李光亮、王章文、李寧、杜延起、馬同建、張萍、劉芳、劉俊義、翟龍順、張誌勇、張曉坤表示感謝!

作者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