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盛大的出征架勢,整個大興城的百姓都知道了。在城中一處不大不的酒肆裏,一人觀察了很久,直到眼前的士兵都消失了,這才轉身上樓,迅速寫了幾個字,把紙條封進一個竹筒中,掛在了信鴿的腳上,很快,信鴿就衝而起,朝著西方飛去。
當日的黃昏時分,楊複生就接到了大興城中的來信,陰世師已經出兵攻打武功,希望楊複生盡快做準備。
這段時日裏,楊複生忙著賑濟災民,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災民基本都被安置了下來,沒有百姓因為饑餓而死。因為賑濟災民,楊複生聲名大振,不僅是這幾個縣治的百姓,渭水中遊的始平縣、鹹陽舊城等地的百姓,都慕名而來。
楊複生壓力大增,百姓固然是要爭奪下的根基,但也要仔細甄別才是,總不能讓有心人混進來。武功縣收留了不少流民,隨著陰世師殺來,武功縣即將陷入戰亂中,局勢必然十分混亂,楊複生思前想後,令人帶了三百人,分批護送百姓去雍縣。
楊複生治下幾個縣治,郿縣的人口已經飽和,不適合再讓流民去定居,雍縣人口不少,不過前些日子,填補了一批貧民去汧源,人口急需補充。此外,扶風郡治下的虢縣、陳倉,也都急需人口補充。這部分的流民,就都安置在這幾個地方。
流民陸續在三日內離開,整個武功縣顯得幹淨冷清了許多,楊複生立刻組織士兵,把礌石檑木等物都搬上城牆,準備利用武功縣城池,消耗陰世師的士氣。
陰世師西進的速度不快,一方麵是因為大雨停歇不久,渭水尚未完全消退,泥土十分鬆軟,因此行軍速度不快;另一方麵,陰世師生恐中了楊複生的詭計,因此速度不快,一隻走三十裏,然後停下來,紮下大營,派出斥候四處探查。
陰世師也是吃了幾次虧之後,對楊複生上了心,他寧可慢一點,也不能上當吃虧。大軍速度很慢,且行且探,確認了沒有埋伏,陰世師這才拔營繼續前行。足足花費了四日的時間,陰世師這才抵達了武功縣外五十裏處。
武功縣夾在漆水河與渭水之間,漆水河是渭水的支流之一,論地勢,可謂得獨厚。陰世師抵達武功縣之後,他把大營駐紮在武功東南方向,這裏離渭水尚有一段距離,不過取水還算方便,此外,附近靠近山丘,登高可一覽眾山,陰世師令人在山丘上搭建了高台,時刻派人監視著四周。
陰世師先是派人四處探查,同時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進武功縣城中,陰世師覺得,楊複生還是有一定能力的,畢竟能瞞過衛尚書,從容取得數縣,是一個難纏的對手,如果能兵不血刃服他,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楊複生知道陰世師已經在城東南處紮下大營,一場大戰即將來臨,對此,他已經做出了充分的準備,但想不到,陰世師居然派人送了書信過來,想要招降於他,這令楊複生有些意外,陰世師究竟想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