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的確是大才之人,自從掌握大權之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招攬了不少誌士,瓦崗得以壯大,連續擊敗東都洛陽的隋軍。楊廣得到消息,派人支援東都,雙方幾番惡戰,總體來,瓦崗占據著優勢。
瓦崗連戰連捷,尤其是在攻克興洛倉之後,瓦崗在各地義軍之中的聲望越來越大,各地義軍首領,包括HB竇建德、江淮杜伏威、SD徐元朗等各地義軍首領,紛紛進言,擁戴李密為魏公,奉他為下義軍之主。
柴孝和本是鞏縣長史,此人極為有膽識,得到消息之後,果斷獻出了鞏縣,投靠了李密。由於柴孝和飽讀詩書,精通謀略,因此得到李密的信任。
這一次西進計劃的實施,正是柴孝和極力服了李密才促成的。原本計劃進行的十分順利的計劃,卻由於東都一戰,李密失敗,消息傳來,好不容易招攬的一萬多軍隊就此崩潰,陷入了如今進退兩難的境地。
楊複生捋了捋思緒,登時覺得如今的局麵並不樂觀,在他的信仰裏,沒有後退二字,如果這場挫敗就讓他返回瓦崗,這不是如今的楊複生的性格,更關鍵的,是他不想寄人籬下,以他的身份,能做更多的事情,甚至,問鼎下。
關鍵還有一點,楊複生是李密外甥,這樣的人居然在瓦崗軍中沒有一點記載,那就根本不合理!最為合理的判斷,便是這個人在這一次的西進之亂中喪生,所以籍籍無名。聯想到不久之後柴孝和是落水而亡的,這就更增加了另一種可能。
不過,如今既然他附身到了楊複生的身上,他就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好不容易奪舍複生,豈能在輕易死去,辜負這具身軀?想到此,楊複生正色看著柴孝和。
“孝和,你可是想回轉瓦崗?”楊複生醒來之後,第一次開口,就單刀直入,問的如此突兀。這讓柴孝和微微詫異,因為這是他心裏的想法,卻不曾出來過,剛剛醒來的楊複生何以得知?
“複生,某正想與你這事。”柴孝和正容,解釋道:“複生,如今魏公被東都洛陽隋軍擊敗,正是急需我等之時,某想回轉瓦崗,助魏公退敵。”雖義師是以柴孝和為主,可是楊複生畢竟是李密的外甥,有的事情,總要他知道的好,再不濟,有他替自己擋著,也少受一些責罰,這是柴孝和的想法。
楊複生淡淡地看著柴孝和,他為道士之時,飽讀詩書,曆史也是感興趣的,隋唐的曆史有一定了解。知道柴孝和此行失敗之後,便是心灰意冷,回到了瓦崗。柴孝和可以回去,卻不料道輪回,沒多久在與王世充的戰鬥中落水而死,也不知道是否有內幕?
柴孝和可以回去,楊複生卻不願意回去,瓦崗日後的結局並不好,尤其是李密,後來更是失敗連連,被王世充擊敗之後,逃向關中,投奔了李淵。但由於他的身份,自然是得不到李淵的重用,又想反叛,借故去招募SD舊部將士,卻被唐將盛彥師看穿,斬殺於熊耳山。
瓦崗最終落下的,是失敗,是苦澀!對於楊複生而言,不是好地方。他絕對不會再回瓦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