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tephen King 文 Michael Agger

1970年,斯蒂芬·金22歲,他寫下了一個句子:“黑衣男子在沙漠裏逃亡,身後跟著一位槍手。”這個沒頭沒尾的句子後來長成了一個怪獸——它是《黑暗塔》係列的第一句,從此開啟了現代暢銷小說曆史上最長傳奇魔幻故事的寫作:金一共寫了三十多年。

隨著《黑暗塔7》的出版,該係列已突破4000頁大關——並終於結尾了。這七部曲講述了來自“中土世界”的最後一位槍俠羅蘭為了阻止自己所在的世界消亡,他必須修複連接光束,以建立自己所在的世界與其他世界的聯係。但連接的秘密深藏於傳說中的黑暗塔中,因此他踏上了漫漫探險路。書中描繪了多重世界,許多角色死後會出現在另一重世界的某個地方。由於線索龐雜,人物眾多,最後金本人都繞暈了。該係列時不時會給人這樣的感覺:作者在這裏盡情傾倒他的怪誕想法——如“一條喜歡猜謎的單軌鐵路”;並且還為之前的作品一一作答——如《末日逼近》中許多謎題在《黑暗塔》係列中都有解釋。

《最後的狼人》 The Last Werewolf

作者 Glen Duncan 文 Justin Cronin

在吸血鬼和僵屍大行其道的年代,狼人一直在文學道路的邊緣徘徊。那些在月圓之夜仰天長嘯的生物,難道不及吸血鬼和僵屍有魅力嗎?

現在,終於出現了這麼一位——傑克·馬洛——格倫·鄧肯《最後的狼人》中的主人公。傑克已經200歲了,喜歡讀康德,煙癮很重(反正他命長),最愛一邊就著蘇格蘭威士忌一邊翻閱紐約時報書評。當然,他也吃人,每個月圓之夜,都會吃一個。鄧肯的出彩之處在於,他讓傑克這個存活了200年的“怪物”逐漸滋生了“人性”,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狼人的《懺悔錄》。傑克在回顧自己每年吃掉的人時,會說:“這些人裏有某人的父親、有某人的母親、有某人的妻子、有某人的兒子。這就是殺害並吃掉人類所產生的最大問題。”傑克漸漸產生了厭世情緒,他不想再殺戮了。可是在其他小說中優雅的吸血鬼在本書中卻一反常態,一直窮凶極惡地追捕傑克:因為他的血裏帶有一種能讓吸血鬼在白天活動的病毒。所以傑克總在“死去?還是活著?”這個問題上糾結。

鄧肯的寫作技法純熟,情節安排出人意料,千回百轉之間始終牢牢勾著讀者的心,是近二十年中上乘的“狼人小說”。

《英國鬼魂》 The English Ghost

作者 eter Ackroyd 文 Sinclair McKay

所有標榜“真實的”鬼故事盡管缺乏細致的分析與推理,但並不妨礙它們成為曆史悠久的娛樂項目。皮特·阿克羅伊德在這本書的開頭就寫道“英國人見到的鬼比任何外國人都多”,他仿佛在言之鑿鑿地說:“小心一點,我說的都是真的。”

阿克羅伊德並不想故弄玄虛,他在讀者麵前攤開所能搜集到的材料,讓他們各自尋找答案。比如《恩菲德的騷靈》記錄發生在70年代,持續時間長達1年的靈異現象:門會自己發出響聲;家具會無端移動,室內的物品會自行飛起等等,這些事件大多圍繞一位12歲的女孩珍妮特發生。想必讀者此後會對日常用品心懷一絲猶疑恐懼。

通過記錄英國的鬼魂故事,阿克羅伊德梳理了從安格魯-薩克遜時期至如今電視時代的英國鬼怪史,記載了幾位有史可查的“獵鬼人”,還解釋了為何英國人對所有邪門的東西有種天然的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