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選書
書評
《寫作這回事》 On Writing
作者 Stephen King 文 Frederick Busch
來源《紐約時報》 編譯 盛理
無論評論好壞,斯蒂芬·金的書總能抓住粉絲的心,半自傳半指南性質的《寫作這回事》自然也不例外。書寫得樸實無華,他隻想告訴那些寫作新手們如何成為“斯蒂芬·金”。
前半部分“生平”,寫的是金不平靜的童年。金在書中回憶起他們曾住在一片“蠻荒之地”,周圍盡是垃圾和廢鐵軌。他母親年紀輕輕就守了寡,為了金和他的哥哥忍辱負重。母親為他倆請過一個保姆,叫做尤拉,她脾氣暴躁,還老是放屁。有一次尤拉把金關進衣帽間,驚恐過度的金直接嘔吐在了媽媽的鞋裏。金還記得醫生刺穿他耳膜時的痛苦,大人們還騙他說這不疼。不甚歡樂的童年中,電影、漫畫和小說是金僅存的樂趣,而寫作,則讓他感覺到了無窮的可能性,好比“被引入一個巨大的房子,裏麵的門都關著,而我可以隨意打開任意一扇”。在緬因州郊區貧窮困苦的童年對他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金後來遇見了妻子泰貝莎,他在書中對妻子極盡讚美。她曾從垃圾桶中搶救出三張稿紙,並鼓勵金寫成轟動一時的恐怖小說《魔女嘉麗》。這幾頁紙是金在當中學英語教員時寫的,那時他一年的工資才6400美元。《魔女嘉麗》是金發表的第一部小說,當年就為他帶來了超過40萬美元的版稅。從此現代文壇上多了一個偉大的名字:斯蒂芬·金。
書的下半部分是金的寫作建議。金告誡讀者,“遣詞造句的基本規則是——采用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裏的詞,隻要它放在文中生動而適宜,那就別再考慮其他詞。一旦你猶豫,就會出現第二個詞……但很可能接下來的詞都沒有第一個好。”他說,過少的描述會讓讀者摸不著頭腦,太多的描述又會使讀者迷失在細節之中。關鍵是要找到平衡。下麵這條建議似乎是涵蓋最廣的:“寫你想寫的東西,然後融入你自己的生活,用你個人對生活、友誼、關係、性和工作的感悟來使你的文章變得獨一無二。”
金最後說:“我堅信,畏懼是多數爛文章的根源。”讀者可能會想,無畏是不是也能成為許多破文章的根源。
附錄“論生活”收了18張活頁,記錄了金差點被車撞死的驚險曆程,他和泰貝莎靠寫作度日的經曆等等。
《德古拉》Dracula
作者 Bram Stoker 文 Anita Sethi
該書以喬納森·哈克耐人尋味的日記開頭,記述了他橫穿布達佩斯,到達了一座“廢棄的巨大古堡”,這是德古拉伯爵的領地,古堡高高聳立在“駭人的懸崖峭壁上”,夜晚隻聽得見群狼的哀嚎。哈克被“麵相恐怖的”德古拉囚禁於此。德古拉在鏡子裏沒有影像,他的眼中始終燃燒著“惡魔般的憤怒”。如此情節、如此人物讓《德古拉》如同它的主人公一樣,獲得了經久不息的生命力。
這部“邪氣纏身”的作品正好體現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與“自我”的鬥爭。“我曾在書上讀到,世界上每一種已知的迷信都被彙聚在喀爾巴阡山脈環繞的馬蹄形地帶,仿佛這裏是某個異想紛呈的漩渦中心。”哈克在日記中寫道。而布萊姆·斯托克把讀者深深拉進這個“漩渦”。《德古拉》首次出版於1897年,此後幾乎所有的吸血鬼都分有“德古拉伯爵”的理念,然而時至今日,這位吸血鬼世界裏的“亞當”仍然散發著讓所有人不寒而栗的恐懼氣息。
《黑暗塔》七部曲 The Black T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