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加,進入中年的男性不僅心肺功能降低,運動器官也逐漸衰退,如肌肉萎縮、興奮性降低、速度減慢、骨質鬆脆等。另外中年男性的聽覺、視覺、觸覺、平衡器官功能等也逐漸減退,表現為反應緩慢、靈敏度低、協調性差。根據這些生理變化特點,決定了中年男性所選擇的運動項目和確定運動強度。不過在運動鍛煉中下列禁忌也是值得中年男人重視的。
1)鍛煉忌盲目:鍛煉的法則可以用四句話概括:因人而宜,量要適度,持之以恒,講求實效。
因人而宜,就是指不同年齡、身體素質、運動基礎的人,應該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如果年齡在40~50歲左右,身體素質較好,年輕時有過運動基礎,會遊泳,那麼每天堅持1小時左右的遊泳是非常有益的。遊泳是全身運動,對全身骨骼、肌肉及心髒功能等都非常有好處。如果沒有條件遊泳,適當慢跑也是可以的。如果在50~60歲以上,年輕時沒有運動基礎,應選擇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等一些不太劇烈的活動。選擇運動方式主要是考慮骨關節情況,如果原來有膝關節疼痛的症狀,就不適合做下肢較為劇烈的活動;也不適合做大幅度彎腰及壓腿等適合年輕人的鍛煉項目。因為中老年人骨質疏鬆,韌帶缺乏彈性,這種鍛煉方法有害而無益。
鍛煉方法要適合中年人的心肺功能,不要超負荷。比如看別人長跑,自己也去長跑,血壓高的人就會導致血壓更高。因此,身體狀況不太好的中年人不適合進行長跑、乒乓球、羽毛球一類較為劇烈的活動。
運動要每天堅持,不要這幾天運動量很大,過幾天不活動,這樣難以收到鍛煉效果。
講求實效,就是通過鍛煉後要收到效果。效果的標準很簡單,看自己是否食欲增加,睡眠充足,心情舒暢,全身有力,體重穩定,肥胖的人體重減輕。
2)忌激烈競賽:中年男性不論參加哪些項目運動,重在參與、健身,不能爭強好勝,與別人爭高低,否則激烈競賽不僅會讓體力不支,還可能會因碰撞、摔倒、激動等發生意外。
3)忌負重憋氣:進入中年後,呼吸係統功能有所下降,當憋氣用力時,會因肺泡破裂而發生氣胸。而且憋氣還會加重心髒負擔,引起胸悶,心悸。憋氣時因胸腔的壓力增高,回心血量、氧活腦供血減少,易發生頭暈目眩,甚至昏厥。憋氣完畢,回心血量驟然增加,血壓升高,易發生腦血管意外,因此像舉重、拔河、硬氣功、引體向上、爬繩等這些需憋氣運動項目,中年人盡量少參加。
4)忌急於求成:中年男性對體力負荷適應能力已經不如以前了,因而在運動時應有較長時間適應階段,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
5)忌頭部位置過分變換:進入中年期,最好少做過分低頭、彎腰、仰頭後側、左右側彎等活動,更不要做頭向下的倒置動作,原因是這些動作會使血液流向頭部。而中年人血管壁開始逐漸變硬,彈性差,容易發生血管破裂,引起腦溢血。當恢複正常體位,血液快速流向軀幹和下肢,腦部發生貧血,出現兩眼發黑,站立不穩,甚至摔倒。
健康課堂:
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看,傍晚鍛煉更有益健康。生理學家研究發現,無論是對體力的發揮,還是身體的適應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黃昏時分為佳。例如人的味覺、視覺、聽覺等在此時最為敏感,全身肌肉、關節的協調能力最強,尤其是心率與血壓都比較平穩,更適合參加體育鍛煉。而在早上,不僅感官不敏感,運動協調能力較差,心率與血壓的波動也比傍晚大得多,這對健康會構成威脅。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不宜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