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中年保健五大建議(1 / 1)

人到中年,就應該對健康處處留心。尤其男性,表麵上雖然依舊生龍活虎,但一些蛛絲馬跡卻掩飾不住身體內暗藏的健康危機。在這個階段裏,在外工作繁忙,在家上敬老下養小,兩副擔子一肩挑,忙中稍閑時,常感到身心疲憊。而且,生理功能也在逐漸衰退,不可避免的衰老現象也悄然而至。男性身體機能的衰老雖然不像女性絕經那樣有明顯的生理變化過程,但從中年起就會發生一些幾乎難以逆轉的衰老變化。在日常生活中,當身體出現異常狀況時切忌硬熬,以免犯了養生的大忌。

1)身體疲勞時盡快休整:疲勞是身體需要恢複體力和精力的正常反應,也是人所具有的一種自動控製信號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人體就會積勞成疾,百病纏身。同時,有些信號就是更年期的症狀,這是提醒人們應該保養自己的身體了。汽車開到一定公裏數都要大修,人也不能等到真的病了才去治療。人體在沒有病時的主動保健,能延緩衰老進程,有時甚至能逆轉某方麵的衰老。當中年男性感覺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頭昏眼花、思維遲鈍、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狀時,就應注意勞逸結合,不宜熬夜、加班;情緒要放鬆,要保持心情舒暢,不要為一些瑣事而煩惱,盡快采取措施消除身心疲勞。

2)身體患病時及早就醫:中年男性的大腦、心髒、肝腎等重要器官和生理功能都在不知不覺中衰退,細胞的免疫力、再生能力和機體的內分泌功能也在下降。即使渾身上下沒有大病,一旦出現頭疼腦熱等小毛病,也跟二三十歲時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不吃藥不治療,僅靠多喝水和睡覺發汗已很難扛過去。因此,中年男性麵對頭痛發熱、咳嗽、乏力、腰酸、腿痛、便血等不適症狀,不可聽之任之,拖延下去終將耽誤治療時機,甚至釀成重症。中年階段往往是疾病由量變向質變轉換的一個關鍵階段。所以若感到身體不適,要盡早到醫院診治,以免小病不治導致重病染身。

3)起居不可逆自然規律:一些人工作過分投入,不是憋尿就是廢寢忘食。專家提醒中年男性,憋尿容易引起前列腺炎,大便硬憋可引發習慣性便秘,進而引起痔瘡、肛裂、脫肛等肛腸疾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體也是一樣,因此要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有了尿意就應立即小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生活規律,雖然現代人不必天一黑就入睡,但是也不要為了工作或夜間娛樂而熬夜。晚上感到頭昏、思睡時,不要硬撐,也不要用咖啡、濃茶去提神,以免發生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等。身體也有自身的調節係統,逆自然規律而行,最後受傷害的隻有自己。

4)飲食有度莫饑飽不均:飲食是提供人體所需營養和能量的途徑,健康飲食講究有節有度,不能經常饑飽不均。若感到饑餓或口渴,那是體內環境在給自己敲警鍾。水是人體最需要的物質,渴是人體缺水的信號,人應當在口渴之前就喝水。中年男性每天宜飲6~8杯水,這樣可以加強人體新陳代謝,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或加重。肚子餓時應立即進食,不要隨便推遲進食時間,否則可能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痛、嚴重低血糖、手腳酸軟發抖、頭昏眼花,甚至昏迷、休克等現象。經常饑不進食,還易引起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症。

5)防焦慮:中年男性不僅麵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而且交織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之中,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將各個環節處理得麵麵俱到,盡善盡美。然而一旦期望值過高,或與現實出現矛盾,心中難免會產生壓力感,即人的焦慮意識。適當的焦慮能催人奮進,是一種良性刺激。但長期處於焦慮狀態中則會成為心理障礙。在目前心理專科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應學會一些自我排解的方法,比如宣泄、轉移、訴說等,讓自己緊張的心情能得到適當的放鬆。

健康課堂:

為了保障中年人的身體健康,每年進行一次包括肝腎功能、血、尿常規、腹部B超、心電圖等的全麵體檢,可以說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