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把肉類切成肉絲、肉末,或者做成燜排骨(帶骨)、醬汁蝦(連殼),這要比燉肉、炒蝦仁顯得量多而且省油;第三,50 克麵粉可做成十幾個小餛飩或攤烙成多張薄餅(卷合菜),比做成一個小饅頭顯得量多而飽腹,可避免攝入過多碳水化合物;最後,請盡量采用蒸、煮、熬、燴、涼拌等烹調方法,不要煎炸食物,這樣可以減少熱量攝入,而且也更健康。
肥胖人群一定要管住嘴,嚴格控製飲食。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應該斷食或者一下子減少特別多食量,這樣的減肥方法是不夠科學的。我一向主張減肥要循序漸進,消瘦過快,會引起生理上的不良反應。所以,應該持之以恒地改變原有生活、飲食習慣,慢慢減少熱量供應,將所攝入熱量降低至其正常需要的 60%~ 70%。
即便身材苗條,也要預防高血壓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體形肥胖,就容易患高血壓,於是,他們推導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隻要我不胖,就不容易得高血壓。這樣想原本沒錯,但假如繼續推導下去,變成“隻要我不胖,就不會得高血壓”,這就有麻煩了。
我接診過的高血壓患者中,有三成左右是體形偏瘦的,她們的體重甚至都算不上是標準體重。最為典型的是一些女性患者,她們不僅明顯消瘦,有的甚至都已經到了營養不良的程度,所以對於自己的高血壓非常驚訝:“高血壓不是富貴病嗎?不是吃得太好、太胖才會得嗎?我怎麼也會有高血壓?”
每當這時候,我都哭笑不得,既對她們的處境感到同情,又對她們的無知感到遺憾。
高血壓這麼常見的病症,大家真的應該加強對它的了解才行。要知道,引發高血壓的除了體重因素之外,還有年齡、生活習慣、工作壓力、性格、遺傳因素、煙酒等,以及我們今天的醫學水平尚未發現的一些原因。體重超標,隻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以為隻有超重的人才會得高血壓,身材苗條的人同樣需要當心。
也許你的消瘦和苗條,是因為承受了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多壓力。現代人生活節奏變快,工作也緊張,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常常因為工作而得不到正常的飲食和休息,睡眠不足質量又不高,有的還經常熬夜。這些長期生活在壓力和忙碌中的人群,盡管身材標準甚至偏瘦,同樣容易誘發高血壓。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這些身材苗條的人如果得了高血壓,病情發展可能比患高血壓的胖人更嚴重。
臨床上我們發現,在同樣患高血壓的情況下,瘦人比胖人更容易出現心髒病發作和腦中風。美國的學者對這個現象進行了一些研究,發現瘦人比胖人更危險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首先,身材比較苗條的人,他們出現高血壓的平均年齡比胖人大,因而其他與年齡相關的並發症,比如血管硬化、心髒代償性肥大等,相對也比較明顯。而血管硬化會使動脈本身的彈性降低,血管的彈性差就會影響大動脈緩衝血壓變化的潛力,也會增加血液通過小動脈時受到的阻力。這些現象,都會誘發出現更多高血壓並發症。
其次,有句話叫“心寬體胖”,在性情、心理素質方麵,瘦人往往在應激反應過程中傾向於急躁、激動。每當人情緒激動、怒發衝冠的時候,血壓也會在偏高的基礎上再創新高,加重心腦血管在壓力下受傷的機會。
所以,瘦人如有高血壓,平均血壓值往往會比胖人更高。
而且,得了高血壓之後我們肯定要進行降壓治療,可是很多降壓藥在瘦人身上產生的療效比胖人差。如果照搬常規療法,且缺乏對療效的及時監測,往往會延誤病情,讓血壓一再創新高,後果相當嚴重。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如果瘦人患了高血壓,甚至比胖人更有可能出現嚴重的並發症。
很多平時過於大意的瘦人,等到發現自己患上高血壓時,往往已經很嚴重。因此,即便我們沒有肥胖這一誘發高血壓的隱患,也一定要格外關注自己的血壓,平日裏重視自我保健,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易感高血壓人群,別讓自己缺鈣
鈣吸收減少,是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孩子缺鈣會影響長個兒,成人缺鈣容易腿抽筋,孕婦缺鈣容易出現妊娠中毒症,老人缺鈣容易骨質疏鬆……那麼,大家是否知道,如果長期缺鈣,還容易引起高血壓?
美國的醫學研究人員在調查中發現,每天攝入的鈣少於 0.5 克的孕婦,與每天攝入的鈣大於 1 克的孕婦相比,前者高血壓的發病率高於後者10 ~ 20 倍。對一般人群調查的結果顯示,每天攝入的鈣小於 300 毫克者,高血壓的發病率是每天攝入的鈣大於 1200 毫克者的 2 ~ 3 倍。最終結論是,鈣吸收減少是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之一。我們每天攝入的鈣的含量,跟血壓水平是直接負相關的。也就是說,我們攝入的鈣多了,血壓就低了。
鈣之所以會有這種作用,主要是因為鈣能夠結合在細胞膜上,這就可以降低細胞膜的通透性,提高興奮閾,從而使得血管的平滑肌鬆弛,壓力自然不會特別大。同時,高鈣可以對抗高鈉所致的尿鉀排泄增加,而鉀離子對穩定細胞膜起著重要作用。維持足夠的鈣攝入量,就可以抵抗高鈉的有害作用。大家知道,高鈉有可能引起高血壓,當鈣抵消了高鈉的這部分危害,也就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