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飛上去,血壓降下來
草長鶯飛二月天,春光融融之際,我們可以走出大門,出去放放風箏,這不僅有利於活絡筋骨、愉悅身心,也是一項長幼、男女皆宜的健身運動,尤其適合老年人。
而且,放風箏還對高血壓治療有非常好的效果。從中醫角度來講,放風箏可以釋放壓抑的情緒,通過排除濁氣,順暢清氣,使體內氣息順暢,從而起到降壓作用。而從西醫角度說,放風箏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改善血液循環的功效。而且,放風箏大多是在廣場、郊野進行,戶外陽光明媚、空氣清新,富含負離子,對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有很多患者或者網友聽說放風箏有助於降血壓之後,都會來找我求證,我會告訴他們:“是的,放放風箏的確對降血壓有好處,但是跟任何一項運動一樣,你別指望放風箏能取代藥物的療效,它隻是我們調控血壓的好幫手,不是仙丹。”我這樣說,隻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對任何一種運動療法或者食療方法產生依賴心理,但放風箏對高血壓的好處還是不容抹殺的,臨床上也有過很多成功的案例。
有一位無心插柳的患者,故事倒是很典型。她患高血壓有很多年了,血壓倒是一直平穩,可是也一直降不下來。與此同時,由於整天坐辦公室盯著電腦,她還有嚴重的頸椎病。聽人說放風箏時挺胸抬頭,左顧右盼,可以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保持韌帶的韌性和脊椎關節的靈活性,是治療頸椎病的好方法,每到周末她就去近郊放風箏。
一段時間過後,她發現頸椎好多了,而且,血壓居然也降了一些!她感到特別神奇,就來問我是怎麼回事。我首先恭喜她一舉兩得,然後跟她講了放風箏的好處。除了治療頸椎病、降血壓之外,放風箏對肺部的呼吸功能和心髒也都很有好處。
古人認為,我們在放風箏的時候,“拉線凝神,通天順氣,隨風送病,有病皆去”。“有病皆去”肯定是有點誇張的,但放風箏確實對於多種疾病有治療作用。所以,美國人和加拿大人才把放風箏視為一種“康複治療”的手段,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然,我們放風箏也要注意場地的選擇,不要在市區建築物集中的地方放,這樣不但影響交通,踐踏綠地,損壞電線,破壞環境,還有可能釀成車禍,中斷通信,造成停電和人身傷亡事故。更不能爬上樓頂平台放風箏。而且放風箏還要注意腳下,由於放風箏時人在倒著行走,所以應該注意周圍地麵情況,避免摔傷。
而且,由於放風箏需要長時間仰頭,所以頸椎病患者要注意避免頸部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以免病情加重;而老年人和腦動脈供血不足者在放風箏時要量力而行,盡量避免突然轉頭,以防腦血管突然收縮導致破裂危險。此外還需要提醒廣大高血壓患者的是,不要與人鬥風箏,免得情緒激動讓血壓升高。
散步慢跑,走出高壓區
剛才我們已經講過,高血壓患者適合散步、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這些運動方式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可以被稱作“慢運動”。一個“慢”字,很好地指出了高血壓患者的運動特點,高血壓患者就是需要慢慢地運動。因此,散步和慢跑是非常適宜的體育項目。
它們不需要正規的場地,不需要任何運動設施,也不需要昂貴的器材,不需要特殊技術指導,隻要有一雙運動鞋就可以了,既不激烈,又可隨時增減運動量,所以是最大眾化的運動。大家可別小瞧這兩種慢運動的功效,它們雖然運動強度比較小,但堅持鍛煉,就可以增強人體的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對於降低血壓有非常好的輔助作用。
我們先來看散步,所有高血壓患者,包括重症高血壓並且合並各種嚴重並發症的患者,都可以做這項運動。在經過較長時間的步行後,我們的舒張壓會明顯下降,因高血壓引起的症狀也會有相應的改善。
雖說散步可以說走就走,沒什麼要求,但想要讓散步效果更好,我們最好選擇環境幽靜的公園或者樹林等,空氣新鮮是必要條件。至於時間,可以選擇在早晨、黃昏或臨睡前進行,時間一般是 15 ~ 50 分鍾,每天一兩次就可以了,速度則可以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確定。另外,在散步時,還可配合“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具體操作方法詳見本書第 154 頁)
除了散步之外,我們還可以慢跑。不過慢跑的運動量比散步大,適用於輕症高血壓患者。和散步一樣,如果我們能夠長期堅持,也可以讓血壓平穩下降,脈搏平穩,消化功能增強,症狀減輕。慢跑的時間可以由少逐漸增多,以 15 ~ 30 分鍾比較適宜。請大家一定注意的是,速度要慢,千萬不要跑著跑著忘記了,開始忘情地快跑。另外,冠心病不適宜長跑,所以慢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運動量。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實在是經驗之談。長壽老人都有一副好腿腳,所以我強烈建議老年高血壓患者每天散散步。在這裏,我想向大家推薦一個治療高血壓的運動處方,多年臨床經驗證明它的效果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