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飲食降血壓,吃什麼和怎麼吃非常關鍵(4)(3 / 3)

那麼,現在我們該怎麼辦呢?這就要在烹調方式上動腦筋了。我們在不同情況下應當用不同種類的油。顯然,涼拌菜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比較好,煎炸食物時溫度高達 175 ~ 200℃,所以用含飽和脂肪酸的油比較安全。不過據我了解,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已經不會再用動物油煎炸食物了,所以我要特別提醒大家,用植物油烹調時,一定記住油不能燒得太熱。雖然爆炒和煎炸出來的食物口感會更好,但假如你是高血壓患者,還是適當委屈一下嘴巴吧。

不同品種的植物油最好換著吃

另外,植物油也分很多種類的,從常見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到昂貴的橄欖油,我們應該選擇哪些植物油呢?

門診中我經常會遇到這個問題,很多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會問我:“大夫,我們日常做飯時用哪一種食用油最好?現在市麵上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橄欖油甚至精製豬油、奶油什麼都有,五花八門的,我們該怎樣選擇?”

麵對這種問題,我通常會回答說:“沒有哪種油最好,你們可以不同品種換著吃。”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心理:“既然這種油好,那我就一直吃它,數十年如一日,再也不更換。”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夠科學的。每種油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當然,地溝油除外。這些油的營養各有千秋,所以為了營養均衡,我並不建議大家隻吃一種油。

最具降壓美譽的三大植物油

隻不過,市麵上我們能見到的食用油品種已達幾十種。除了常見的菜籽油、葵花子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以外,還有橄欖油、野山茶油、大蒜油、紫蘇油、葡萄籽油、紅花籽油等特種油。當然,我也不是讓大家把所有這些油輪流嚐試一遍,在這兒我給大家重點推薦幾種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的油類:橄欖油。檻欖油是目前世界上普遍認可的對健康很有益的食用油,幾乎可以說是最完美的食用油。它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製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並發症有一定的作用。血脂較高的人,在食用橄欖油後,患高血壓的危險性較用其他類型的烹飪油要小。而且,橄欖油變質的過程較其他油類要緩慢。隻是,橄欖油的價格非常昂貴,對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玉米胚芽油。它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高達 97%。而且它本身不含有膽固醇,富含亞油酸和植物甾醇,其中所含的亞油酸具有抗癌、降低膽固醇、降血壓、軟化血管、預防和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而植物甾醇通過抑製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可顯著降低膽固醇。正因為這樣,它擁有了治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也是一種比較健康的食用油,非常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野山茶油。野山茶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可達 85%,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引發的心腦血管慢性病有很好的食療功效,而且不會有副作用。

以上我隻是列舉了幾種對高血壓患者來說較為適宜的食用油,當然其他油類也是可以食用的,這些油類都各有利弊。

比如,我們常吃的大豆油含有 85%的不飽和脂肪酸,易被人體吸收,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有預防動脈硬化的功能;花生油很香,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落花生酸、油酸和卵磷脂,有延緩人體細胞衰老的功能。

但這些油類有一個共同的缺點,那就是含有一些不必要的“雜質”。

這些“雜質”的表現是,用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烹調時會發現有少量的油煙,花生油中的花生烯酸還可能引發變態生理反應。假如你不在意這些缺點,那麼選擇它們作為食用油也是沒問題的。

記住三點,高血壓患者不怕“油”

第一,由於植物油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和空氣接觸後氧化,因此我建議購買食用油時最好選擇小瓶裝的,短期內用完。當然,大瓶裝的一般比較經濟實惠,我們可以買回大瓶裝以後,自己回家分裝到小油壺裏,並盡量減少食用油和空氣的頻繁接觸,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裏麵的營養成分不被氧化。

第二,喜歡做油炸食品的人要注意了,你可能會覺得炸完東西之後的油直接倒掉太可惜了,所以會把它留下來下次再用。我並不反對大家這樣做,但假如你用這油反複炸東西,連續用上好幾次甚至十幾次,那麼到後來,你簡直是在慢性自殺,尤其是你有高血壓的話。因為,反複使用的烹飪油容易引起高血壓的發生及惡化。所以我建議大家,用過的油,重複使用次數不要超過三次,即便是最不容易變質的橄欖油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