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探秘高血壓,了解讓血壓居高不降的禍首(3)(1 / 3)

有句古話叫“是藥三分毒”,藥物這東西,向來是把雙刃劍。生病的時候,我們需要服藥來治療,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藥物對身體的其他器官造成傷害。對於容易患高血壓的人群以及高血壓患者來說,尤其如此。

頭疼腦熱、感冒發燒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病,絕大多數成年人這時候都不會選擇去看醫生,他們會根據經驗或者藥品的使用說明,買一些非處方藥服用。你是不是也一直都這樣做的呢?

按理說,感冒類藥物相當大一部分都屬於非處方藥,假如你屬於身體健康的人群,這樣做也沒什麼問題。但假如你是高血壓患者,或者屬於高血壓的易感人群,就要注意了,選感冒藥不能盲目,需要先弄清感冒藥的主要成分。

一般來說,我們常用的感冒藥,成分主要有 5 種:解熱鎮痛成分、抗病毒成分、減輕鼻腔充血成分、鎮咳成分、抗組胺成分。市麵上有形形色色的感冒藥,但成分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這幾種成分組合在一起的。

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白加黑,主要成分就是對乙酰氨基酚(解熱鎮痛成分)、鹽酸偽麻黃堿(減輕鼻腔充血成分)、氫溴酸右美沙芬(鎮咳成分)。

再比如泰諾,它除了含上述 3 種主要成分外,還添加了馬來酸氯苯那敏(抗組胺成分),而感康中還含有金剛烷胺(抗病毒成分)。

這些名詞可能大家都很陌生,而且可能也不大關心,不要緊,我們隻需要記得,那些含有鹽酸偽麻黃堿的感冒藥,包括康利諾、日夜百服寧、泰諾、新康泰克、銀得菲、白加黑等,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群最好不要選用。因為這些藥物中的鹽酸偽麻黃堿,可以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不良反應,會加重高血壓患者的病情,甚至帶來生命危險。

除了感冒藥,常見的止痛藥,如阿斯匹林、布洛芬和醋氨酚,也會增加男性患高血壓和心髒病的風險。臨床調查顯示,每周經常服用這些止痛藥的男性,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比不服用者高出了 1/3。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頭痛腦熱不是大病,自己買點感冒藥、止痛藥就好了。否則很可能感冒治好了,頭痛止住了,高血壓卻更嚴重了。

自作主張選降壓藥,血壓不降反升

由於高血壓已經成為國民的常見病,所以市麵上各種非處方的降壓藥也非常多,大家以很低廉的價格就可以買到。這的確為很多患者提供了方便,但由此也帶來了一些隱患。

市麵上的降壓藥有許多種,作用也不完全一樣。有些降壓藥對這一類型高血壓有效,有些降壓藥對另一類型高血壓有效。服藥類型不對,不僅不能充分發揮降壓作用,反而會延誤病情。所以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按照病情輕重和個體差異,進行分級治療,並且製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治療方案。

這麼多年來,我也接診過不少因為服藥不當導致病情加重的患者。比如,其中有一位患者就很典型,他平時人緣特別好,一聽說他高血壓,很多朋友和同事都熱心地給他推薦降壓藥。這些人也都是好心,而且他們並不是胡亂推薦的,都是自己或者家人朋友服用過,效果比較好的。他正在為自己的高血壓犯愁,於是就從朋友們的推薦中選擇了一種提及率最高的藥服用。

吃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血壓還是原樣,沒降下去。他這人本身性子也比較急,恨不得一兩天內就把血壓降下來。看到眼看快一周了,血壓還沒有降到正常水平,他就開始更換藥物。想著反正大家推薦的藥物種類多,於是他就頻繁更換,一種藥還沒來得及起效,他就已經換用了另一種藥物,結果總是“勞而無功”,血壓反而更加波動和不穩定。他之所以來醫院,是因為吃了一種降壓藥,結果心跳慢到每分鍾 50 多次,特別難受。

聽了這種情況,我忍不住把他數落了一頓:“人又不是小白鼠,怎麼可以拿自己的身體去試驗各種藥物?本身高血壓病因複雜,臨床分型很多,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性、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種降壓藥的性能也各異,所以不能用同一種藥,也不能隨便頻繁換藥。你那些朋友們的經驗和好心,不一定對你有好處。”

的確是這樣的,很多疾病都需要堅持“個性化”的用藥原則,高血壓也一樣。我們不能單純依靠別人的經驗服藥,而是需要醫生的指導,因為畢竟你對藥物沒那麼了解。比如,倍它樂克適用於心率較快、無心力衰竭的高血壓患者,但對那些心率較慢、心功能不全者就應該禁用。如果不知道這些知識就擅自用藥,後果會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