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慰法。伊索寓言說,一隻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隻能吃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於是便不感到苦惱。心理學便借用來,把以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現象,稱為“酸葡萄與甜檸檬”心理。不錯,在自慰時所謂的理由不過是“自圓其說”,但確有維護心理平衡,實現心理自救之效。單位裏評職稱,不能每人一份,為此茶飯不思也太不值了,這次定不上還有下次,再說,沒有職稱也一樣稱職,有實實在在的業績就不掉價,何必為個虛名玩命?兩百塊丟了,就當年終獎沒發,何況“去財免災”,全家平安還不是大福?這不是“精神勝利法”嗎?正是。精神勝利法不該被瞧扁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擺在那裏,如若能改變,當然該向好處努力,如若已成定局,無法挽回,就該寬慰自己承認現實。這比垂頭喪氣、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4. 幽默法。幽默法對解脫心理困境是極有助益的自救策略之一。據說,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位脾氣特暴的太太。一天,蘇格拉底正當與客人說話,太太突然跑起來大鬧,並隨手將臉盆中的水潑在蘇格拉底的身上。局麵何其難堪?這對一個稍有血性的男子漢來講都是無法忍受的。蘇格拉底卻笑了一笑說,說:“我早知道,打雷之後,一定會有大雨。”一言解頤,他妻子也禁不住笑出聲來。英國首相威爾森在一次演說進行到一半時,台下有我喊:“狗屎?垃圾?”這分明是指責他演講的內容。但威爾森這位幹練的政治家卻微笑以對裝糊塗:“狗屎?垃圾?公共衛生?各位先生,我馬上要談這個社會問題。”就這樣,他不僅沒陷入困境,反倒贏得一片喝彩。
笑是精神消毒劑,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階梯。當事業和生活受到挫折時,當交際出現僵局時,幽默的行為,幽默的語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轉為輕鬆和自然,從而使精神緊張得到放鬆,和緩氣氛,釋放情緒,減輕焦慮,擺脫困境。
5. 低調法。我出於本能會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這自然有其積極意義,它是個我進取、社會進步的一種心理驅動力。但“物極必反”。一味不切實際地以過高的期望值來對待人生,也許正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鬱悶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寶貴的時光,終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樂和幸福的心理根源。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緒衝突越大,這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結論。
於“官”念,於“錢”途,於“物”欲 ,低調期望值;於事業也該如此。雖然,“誌當存高遠”一向為人稱道 ,但沒有芸芸眾生何謂社會?雖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向有人欣賞,但沒有小小兵卒組成軍隊,談何將軍?天上隻有一個太陽,地上隻有一個珠峰。群星雖沒有太陽耀眼,同樣熠熠生輝;群山沒有珠峰的高大,同樣勃勃向上。“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擁有了小草的境界,便告別了心理困境。
6. 宣泄法。由於社會文化的影響,人們對壓抑自我情緒似乎給予更多的肯定,而對宣泄自我情緒則給予更多的否定。其實這有違心理科學。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後,有意誌力量壓抑情緒,表現出正常情況下的談笑自若,這種做法雖可以減輕焦慮,但這隻能緩解表麵的緊張,卻按捺不住內在的情緒紛擾,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帶來更大的身心危害。比如,憤怒如強抑製,就像一個定時炸彈,時刻有毀滅自己或他人的危險;悲痛如強抑製,不隨淚水宣泄出來,不僅危害身心健康甚至會氣絕身亡。如同悶熱的夏天唯有一場大雨,才能使空氣一新,如晴空萬裏一樣,困境中的心理重壓也隻有宣泄出來 ,才能贏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
宣泄按社會效果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善於心理自救者總是選擇合理的方式來宣泄心中的苦痛:一是理智性地合理宣泄。如對自己的至親好友訴說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自己跟自己吐,訴諸文字,讓心中的苦水順水端流泄出來。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據說,美國某任總統辦公室內設一滿細沙的沙箱,以必要時宣泄心中的怒氣。這實在是明智之舉。我們不妨照此辦理,在適當場合,大哭一場,大叫一番,任怒火噴發。這也是智者和強者所為,因為這是陷入極度心理困境的即時性的最佳自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