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們一直生活在兩種壓力中,一是作用於軀體的物理壓力,如大氣壓、地心吸引力、心髒壓力等,這些壓力維持生命形式。二是內在的精神壓力,如生存競爭的壓力、對危險與死亡的恐懼、人際壓力、情緒與情感的壓力等,這些壓力保持人的警覺(清醒狀態)和合適的行為模式。
做好壓力管理首要原則是要對壓力有所覺察。機體對壓力往往有一種天生的吸收-緩衝機製,一般的生活壓力會被身體轉化成活力與激情。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流動的、不停變化的壓力叢中,他的機體不僅可以是健康的,也是有飽滿能量的。壓力過小的生活讓人消沉、昏昏欲睡、機體懈怠、思維變慢。但有兩種壓力可能使機體調節失常,一是突如其來的過大壓力,二是持續不變低量的壓力。覺察壓力有三個層次:稍微過多的壓力引發紛亂的情緒。較大的壓力帶來軀體各種不適反應。過大的壓力出現意識縮窄,對環境反應遲鈍,心身處在崩潰的邊緣。
壓力管理的第二個原則是平衡。軀體與精神兩種壓力有點像翹翹板,軀體壓力大,精神壓力也會慢慢增大,反之亦然。通過放鬆來釋放軀體壓力,精神的壓力也在釋放。當我們集中心智工作太久,或者長期處在競爭的狀態裏,可通過機體的放鬆來釋放內在的壓力。而當我們懈怠太久,無所事事的時候,通過機體的運動來保持精神的活力。
壓力管理的第三個原則是處理壓力的技術。這本書中對如何管理好各類壓力有很多可操作的好方法,如寫壓力日記、生物反饋、肌肉放鬆訓練、冥想與想象、倒數放鬆、自我催眠、一分鍾放鬆技巧等,並按照各種生活場景給予恰當的提示與指導,可以作為人們壓力管理的手冊。
壓力管理的第四個原則是保持積極心態。良好的心態可增加人們應對壓力的能力,不良的心態本身就像一團亂麻,幹擾人的內心。當然,更主要的是要對壓力有正確的觀念。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壓力有不恰當的觀念與反應。越怕壓力就越會生活在壓力的恐懼中,喜歡壓力的人在任何壓力麵前都會遊刃有餘。
如果學會管理壓力,就可把壓力變成實實在在的動力:行為有效、感情豐富、精力充沛……
二、在焦慮中積極應對壓力
壓力管理的訣竅就在於學習如何從焦慮中發現一些積極的東西,從而管理壓力。
國內某知名公司的市場部李經理是一位上進心極強的職業女性,工作業績各方麵都十分優秀,深得老板的賞識和器重,她也為此十分自豪並更加賣力的工作。但是近幾個星期以來有一件事一直困擾著她,那就是早醒:她每天清早五點鍾就會突然醒來,再也不能重新入睡,必須馬上開始思考和處理工作上的問題才會稍微心安,但是由於睡眠不足,導致白天精神不佳,心理壓力巨大。
英國著名的生活教練艾琳·莫裏根在她的一本暢銷書中寫到:因身體不適導致的全部缺勤中,有40%歸因於與壓力相關的心理疾病,為此付出的代價據估計僅英國經濟每年就損失50~60億英磅。其實同樣的問題在中國也變得越來越突出,如何了解和管理壓力成了一個新的課題。
實際上,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壓力可以說無所不在。剛換一個新的工作,對新的環境與工作內容不熟悉而感受到壓力;考試前,因為無法預知會遇到何種形式的考題,即使準備再充分還是多少會感受到壓力;有些人第一次出國,會擔心趕不上飛機而提早許多時間到機場等候,這也是壓力。另一方麵,業績目標無法達成、擔心實力不如對手、家人有問題無法解決、經濟狀況不佳等等,免不了也會產生壓力。壓力是當我們去適應由周圍環境引起的刺激時,我們的身體或者精神上的生理反應。這種反應包括身體成分和精神成分,還可以導致其他的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反應。對於壓力消極的反應可以導致憤怒、不信任、迷惘、沮喪、壞的決策、筋疲力盡以及其他一些嚴重的健康問題。對於壓力積極的反應(激動或者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表現為一個人本能的或者職業的動機,或者可以提供采取行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