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和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交流的時候就發現,有一些患者知道了糖尿病是由自身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不起作用造成的,於是就在藥店裏買上胰島素回家自己注射。我聽到這種做法的時候,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這種做法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危險。因為胰島素的種類非常繁多,而且不同的胰島素特點、功能也是不同的。
●按作用的時間分
根據作用的時間,可以將胰島素分為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以及預混胰島素四種。
短效胰島素是最常用的一種普通胰島素,為無色透明的液體,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後20~30分鍾開始起作用,在2~4小時之後達到峰值,一般可以持續5~8小時;而中效胰島素也叫低精蛋白鋅胰島素,是一種渾濁的乳白色液體,在注射後1.5~4小時起作用,6~10小時達到高峰,持續時間為12~14小時;長效胰島素又叫精蛋白鋅胰島素,也是渾濁的乳白色液體,起效時間為3~4小時,作用高峰為14~20小時,持續時間為24~36小時。
為了適應糖尿病患者的需要,在進口胰島素中,將短效製劑和中效製劑(R和N)進行不同比例的混合,產生了作用時間介於兩者之間的預混胰島素。
●按來源分
根據胰島素的來源,我們又可以將其分為牛、豬、人三種胰島素。顯然,前兩種胰島素分別來自牛和豬。
來自於牛的胰島素分子有三個氨基酸與人胰島素不同,療效是最差的,比較容易發生過敏或胰島素抵抗,現在已經很少見。來自豬胰髒的胰島素,分子中僅有一個氨基酸與人胰島素不同,因此療效比牛胰島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島素少。當然,目前國產胰島素大多都是豬胰島素。看了前兩種胰島素的介紹,你是不是認為人胰島素來自於人的胰腺?答案是否定的,這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生產的胰島素,純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相應地,價格也最貴。
●按濃度分
還有一種分類是按照胰島素的濃度來分的。根據濃度的不同,可將胰島素分為U-40(也就是40單位/mL)和U-100(100單位/mL)。不同濃度的胰島素可不僅僅隻是含量多少的問題,一般來說,U-40用於常規注射,而U-100主要用於胰島素筆。
看了這一小節的內容以後,你是不是已經對胰島素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呢?學以致用的品質很寶貴,現在就開始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看看自己使用的胰島素是否合適吧。千萬不要再糊裏糊塗地使用,糊裏糊塗地出問題了。
?
糖尿病腹瀉小心“泄”命
●糖尿病性腹瀉不容大意
炎熱的夏季,正是細菌生長的最適宜季節,加之夏季也是一個“食物狂歡”的季節,人們喜食生冷烤炸類食物,所以很容易發生腸道傳染病,最終導致拉肚子。對於一般人而言,拉肚子了挺一挺就過去了,造不成多大的傷害,再嚴重者也就脫水,及時輸液就沒問題了。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腹瀉遠遠要比我們正常人複雜。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腹瀉之後處理不及時,真的可能會危及生命。
去年夏天我就接診了這樣一位患者,快半個月了,他幾乎每天都要拉肚子,有時一天能達十三四次,這個狀態持續了兩周,各種止瀉藥、消炎藥都用盡了,卻也沒有好轉的跡象。令他奇怪的是自己的飯量沒減,人卻骨瘦如柴,精神也越來越不好了。後來到醫院一查血糖才發現,原來是糖尿病在“搗鬼”。
盡管都是腹瀉,糖尿病性腹瀉與其他腹瀉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普通腹瀉一般隻會出現厭食、惡心症狀,吃一些止瀉藥就會好轉;細菌性腹瀉一般發病急,一天數次,有腹痛感,短時治療基本能痊愈;而糖尿病性腹瀉多表現為頑固性腹瀉,沒有明顯腹痛感,化驗大便多不伴感染,但腹瀉次數明顯較多,最多每天可以達到20次以上。大家可想而知,如此頻繁的腹瀉會讓人的身體變得多麼虛弱。
●糖尿病性腹瀉的應對策略
那麼,糖尿病患者夏天真的腹瀉了,該怎麼辦?
由於發生腹瀉之後,我們的身體會喪失大量體液以及電解質,患者血糖可能會降低,如果繼續按常量用藥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所以伴有腹瀉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或者減少用藥。
再者,糖尿病患者發生腹瀉一定要堅持進食、充分飲水。腹瀉時患者通常沒有食欲,可是為了避免發生低血糖,必須堅持進食才行。
最後,糖尿病患者需要適當地使用止瀉藥、神經營養藥等。我們要通過專科醫生的指導,適當服用控製腹瀉、改善胃腸動力的藥物,或應用黃連素、甲硝唑等抑製腸道細菌的藥物控製症狀,這樣可以加速身體的康複,幫助控製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