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飲食降血糖控製飲食是一切療法的前提(1)(3 / 3)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它的各種並發症。而高鹽飲食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如果糖尿病患者長期攝入過多的鹽,會非常容易誘發高血壓,並且會加速和加重糖尿病大血管並發症的發展。所以,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有效控製血糖,或許可以降低其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嚴格限製其飲食中的鹽分攝入,也可以幫助抑製糖尿病引發的不良並發症。因而,糖尿病患者應該像高血壓患者一樣控製鹽的攝取量。

●糖尿病患者食鹽的攝入參考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限製糖的攝入可以理解,再限製鹽的攝入,可能讓人難以接受。低鹽飲食很不“下飯”,影響食欲,這飯還怎麼吃?

限製鹽的攝入,並不是不讓大家吃鹽了,而是不要吃過多鹽。一般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食鹽要控製在6克以下。那麼糖尿病患者呢?是不是也該參照這個標準?這裏有一個糖尿病患者食鹽的攝入參考量提供給大家:主食每天少於250克的,食鹽每日2.5克;主食每天在250~300克之間的,食鹽每日3克;主食每天高於400克的,食鹽每日3.5~4克。如果並發高血壓、冠心病、腎動脈硬化、腎功能損害等,必須嚴格限製食鹽量,每天應少於2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從醬油、雞精、番茄醬等各種調味料中獲得的食鹽攝入量,也應該計算在內。

●警惕含鹽量高的幾種食物

美國CDC在2012年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人攝入過多食鹽的渠道,集中在10類食物上。人們從這10類食物中攝取的鹽,占食鹽總量的44%。前七類高鹽食物依次是麵包、午餐肉、比薩、加工和未加工的禽肉、湯、奶酪漢堡包和三明治、奶酪,它們分別占攝入食鹽總量的7%左右。另外三類食物占攝入食鹽總量的3%左右,它們是:意大利麵條、肉菜、零食(包括薯片、鹹味餅幹和爆米花)。

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同,我們的食鹽主要來源跟他們不大一樣。但這項研究給我們提了個醒,假如大家覺得自己攝入的食鹽可能超標了,那麼可以找出自己日常生活中含鹽量最高的幾種食物,然後想辦法改變烹調或製作方法,降低其中的鈉含量。

一般來說,在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要減少攝取鹽分,除了在做菜時少放點鹽之外,還要盡量吃新鮮食物,避免吃罐頭魚、罐頭湯、罐頭肉類、鹹菜、鹹魚、鹹蛋等高鹽食物,避免使用紅燒、鹵煮、火鍋等烹飪方式。

少吃點紅肉,多吃點魚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

除了不能多吃糖之外,不能多吃肉也是很多人對糖尿病飲食禁忌的共識。很多人認為除了遺傳以外,肥胖和超重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吃肉多更容易得糖尿病。理論上這樣說沒錯,肥胖、攝入脂肪過多,必然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但嚴格來說,未加工的紅肉和2型糖尿病之間不存在關聯性。但是大家都不可能吃生肉吧?即便是五分熟的牛排,它也得用高溫加熱吧?一旦高溫油炸或者烹飪過度,它們就有可能給健康帶來危害。所以,吃肉看起來就不那麼健康了,尤其是紅肉。

一直以來,營養學家一直提倡少吃紅肉,建議以海鮮及禽肉來替代相關營養來源,主要原因之一即是紅肉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結果,每天隻要吃兩片培根肉,糖尿病風險就會爆增50%。每天來一根香腸,或吃個小漢堡、幾片臘腸,糖尿病風險也會直線上升。隻要每天吃100克紅肉,大約隻有半塊牛排,得糖尿病的概率大約增加五分之一。對於已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更是會加重病情。

研究數據還進一步顯示,在冷盤肉品、絞肉等加工肉類助威下,糖尿病風險更是大幅增長。一天隻要吃50克,相當於兩片培根肉或一根香腸,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至五成以上。這主要是因為加工肉類含有大量的鈉、亞硝酸鹽,這些成分很容易引起糖尿病。吃紅肉雖然可以補鐵,但一旦攝取過多鐵質,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概率。從數據來看,加工肉類的危害更甚於一般肉類。

●吃魚對2型糖尿病患者有利

盡管有很多人不愛吃魚,嫌它不夠“香”,但魚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魚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豬肉的要高,而脂肪含量卻不高。蛋白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可利用率很高,是非常健康的食品,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

有網友曾經很認真地問我:“我檢查出患有糖尿病,趕緊花了幾萬塊錢買了個儀器掛在自己身上,回到家後什麼都不敢吃,怕啊!昨天老婆做了條魚我都沒敢吃,今天想起來還饞,請問我能吃大魚大肉嗎?”這個問題乍一看有點搞笑,但實際上相當有代表性。對此大家可以放心,魚肉還是可以吃一點的,非但可以吃,還可以在控製總熱量的前提下多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