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檢查血糖、尿糖是常事,隻有準確檢查出血糖、尿糖含量,才能知道自己的病情變化,才能製訂出正確的服藥治療方案。所以,為了不影響正常治療,在檢查血糖、尿糖前2~3天停用常規治療劑量的維生素C,就可以消除它對檢查結果的影響。同樣的道理,在檢查前1~2天,最好也不要吃太多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等到檢查做過以後,維生素C和各種蔬菜、水果就可以正常食用了。對於要診斷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也一樣,為了讓自己拿到一個更加客觀準確的診斷結果,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讓檢查結果受維生素C的影響。
?
無症狀糖尿病更可怕,定期體檢是關鍵
前麵我已經跟大家講了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糖尿病是否已經萌芽的一些早期症狀,大家應該有感受,除了“三多一少”之外,其他早期症狀都不算明顯,也都不典型。不管是皮膚病還是牙周炎,都有可能真的是該處組織本身的毛病,所以這些早期症狀很有可能被我們忽略。如果說這些不夠典型的症狀被忽視,還有我們自身粗心大意的責任在內,那麼,沒有表現出任何症狀,就更隱形更可怕了。
雖然理論上來說,按照糖尿病的病理發展變化,一般都有“三多一少”的症狀,可是我們臨床研究觀察發現,由於老年人飯後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先弱後強,分泌量先少後多,體內的血糖被組織和器官充分利用,所以饑餓感不明顯,而且老年人一般胃口比較差,食欲不太旺盛,因此不會吃得太多,這是其一。
另一方麵,很多老年人腰圍往往是比較粗的,他們的體型比較肥胖,所以大腦皮層導致口渴的中樞神經對口渴反應靈敏度較差,所以也不會喝得多。
另外,由於很多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腎功能下降,經過腎髒的血流量減少,所以也不會尿得多。就這樣,他們“三多一少”的臨床症狀表現不出來,成為無症狀糖尿病患者。
大家不要以為無症狀糖尿病患者是少數,實際上,根據我的臨床經驗,糖尿病患者中,沒有症狀的占到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大約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根本沒有任何糖尿病的典型症狀,這是相當危險的,值得我們特別提高警惕。
唯一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定期體檢,用具體數值來描述我們身體的真實狀況,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必須定期查血糖。這裏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尤其要注意查飯後血糖,或者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及胰島素功能檢查。
為什麼呢?因為一方麵,血糖高不一定就是患有糖尿病;另一方麵,空腹血糖正常就未必沒有患糖尿病。雖然目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正常,卻沒進行餐後2小時血糖的檢查,就不能排除糖尿病。因為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的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2小時的血糖卻較高,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餐後2小時血糖的檢查,避免因為漏診而耽誤病情。
假如空腹血糖或餐後2小時血糖處於正常和糖尿病之間,那麼基本上我們會認為這種情況屬於糖尿病前期。它一共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空腹血糖處於糖尿病前期範圍內,而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即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2小時血糖處於糖尿病前期範圍內,即餐後血糖升高或糖耐量受損;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都處於糖尿病前期範圍內。
不管是哪種情況,隻要出現在我們身上,我們就是糖尿病前期者。在這些高危人群中,每年有7%~11%的人會轉變為糖尿病患者。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糖尿病前期的診斷,盡早發現,盡早幹預,才能有效避免從糖尿病前期者變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