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點類食品是以糧食、油脂、糖、蛋等主要原料為基礎,添加適量輔料,經配製、成型、熟製等工序製成的。這類食品因原料富含糧食、糖、油脂、乳製品、蛋等而變得營養價值較高,也是人們喜愛的一類主(輔)食食品,老少皆宜。
糕點的品種繁多,分類角度也都不同,每一類都具有不同的風味,但是就糕點的投料和製作方法而言,一般又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共性。
按生產方式可將其分為爐貨、油貨、蒸貨等;
按投入的原料和製作風格又可分為中式糕點和西式糕點兩種。
按傳統的商業分類又可大體上歸納為:①蛋糕類:中式蛋糕,如烘蛋糕型、蒸蛋糕型;西式蛋糕,如清蛋糕型、油蛋糕型、裱花蛋糕型。②糖皮類:如廣式月餅、京式提漿餅等,其中月餅又分漿皮月餅和酥皮月餅。③酥皮類:中式酥皮,如京式八件、杭州椒鹽酥餅等;西式酥皮,如果醬起酥、奶油千層酥等。④甜酥類:中式甜酥,如蔥油桃酥、串心酥等;西式甜酥,如牛利餅幹、胡桃排、馬蹄酥等。⑤油炸品類:如糖糕麻球、薩其馬等。⑥幹糕類:如香糕、雲片糕、麻粒等。⑦蒸製品類:如蜂糕、綠豆糕等。⑧糖製品類:如麻酥糖、花生酥、芝麻酥、花生條、寸金糖、牛皮糖等。
糕點常見的質量問題
糕點類屬於食用前不需要經過加熱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處理就可以直接食用的食品,如果在生產、銷售過程中受到微生物或其他有害物質的汙染,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因此在食用前對其進行感官鑒別顯得尤為重要。常見糕點質量問題主要有:
發黴變酸麵包含水量較高,在貯運過程中易被細菌和黴菌所汙染,使麵包發黴、變質而失去原有的正常氣味,先變成酸味,最後產生惡劣的黴味。麵包因黴變而發酸是劣質的表現,一旦發生這種變化,則麵包不能食用。
發硬發黏大部分發黏是由於在加工過程中未完全烤熟、留有生心所致;發硬是由於麵包長時間地存放在水分過低的空氣環境中,而造成水分散失導致的。輕度發硬或發黏的麵包屬於次質麵包,嚴重發硬或發黏的麵包則屬於劣質麵包。
發軟發硬餅幹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濕性,當空氣中相對濕度超過70%時,餅幹即開始吸濕,致使其受潮發軟,表現為餅幹折斷無聲、入口不脆,且極易發黴變質。當環境條件幹燥時,餅幹存放時間又過長,就會使水分散失掉而發硬;若餅幹先返潮,而後又散失過多的水分,也會導致幹硬。幹硬的餅幹都會失去原有的鬆脆特點。凡出現發軟或幹硬現象的餅幹都屬於次質品。
變味餅幹由於受日曬或高溫作用,會引起脂肪氧化酸敗(這裏指油脂氧化)而產生哈喇味;另外餅幹極易受其他物品氣味的汙染而變味;長期存放的餅幹也會因為其中含有的酥料揮發而失去原有的香味。凡出現油脂氧化酸敗而變味的餅幹,都屬於劣質品;變味極其輕微的屬次質餅幹。
蟲蛀餅幹有濃重的香味,容易招引昆蟲而導致汙染,如出現拉絲或螟蛾穿孔等蟲蛀現象。一般有輕度蟲蛀現象的餅幹屬於次質品級;如果蟲蛀現象嚴重,則應歸入劣質餅幹類。
糕點品質巧鑒別
在對糕點的質量進行鑒別時,應該首先觀察其外表形態與色澤,然後切開檢查其內部的組織結構狀況,留意糕點的內質與表皮有無黴變現象。感官品評糕點的氣味與滋味時,尤其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麵:一是有無油脂酸敗帶來的哈喇味,二是口感是否鬆軟利口,三是咀嚼時有無礦物性雜質帶來的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