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徐州非常重要(2 / 2)

打仗,特別是打大仗,必須調動軍隊,而且兵貴神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軍事部署。除調兵之外,還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常識。在此條件下,交通條件便成為一個關鍵。

如果誰占領了徐州,運兵、運武器、運糧草,就沒有多大困難了。在三國時期,徐州就有暢通的水路。徐州城的北麵與東麵有泗水環繞,西麵有汴水流過。從泗水北上,可通金鄉、曲阜、定陶;從汴水向西,可達開封、洛陽;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陰。這些由徐州可以通達的城市,當時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徐州在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曾有過較長時間的繁榮和發達。因為這裏資源豐富,氣候適中,“有地宜糧,有山宜林,有灘宜果,有水宜魚”,有“豐沛收養九州”之說。

打仗和駐紮重兵時,糧草不成問題。徐州曆來人口密度也比較大,兵源充足,況且徐州人崇尚武術,驍勇善戰。自秦以來,徐州一帶的農民起義戰爭就有50多起。他們起義的首要奪取目標便是徐州城。

史料記載元朝至正十一年,蕭縣(一說邳州)人李二起義之初,便經秘密策劃,突襲守城官兵,一夜占領徐州,並在天亮後豎起大旗,招兵買馬,隻10餘天便有10萬之眾,他一麵守城,一麵派兵攻戰了徐州各縣。

徐州呈山圍水繞之勢。蘇軾當年在其《放鶴亭記》中寫道:“彭城之山,崗嶺四合”,徐州又是古汴水、泗水交流之地,黃河、大運河傍城而過。這種地勢,宋人陳無已說:“彭城之地,兵家為攻守要地。”

徐州雖屬黃淮平原,但魯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內崗嶺起伏,群山環抱,勢如仰釜。這些山在冷兵器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樣也有天然防禦作用。

既然如此,徐州周圍山頭便成為激戰之地。楚漢西軍曾大戰九裏山下。明朝的朱棣攻徐州時,也伏兵九裏山。所以《水滸》中有“九裏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句。

九裏山是徐州城的重要防禦中心,早在陶謙統治之時,九裏山便有校尉曹豹率大軍屯守此地,即便是外麵的郡縣全部失守,陶謙也不敢輕易的讓曹豹出兵。

因為隻要九裏山不失,曹操就沒辦法攻打徐州城,從某一方麵來說,曹操之所以下達屠殺令,也是想逼曹豹出來決戰,但是陶謙鐵了心要當縮頭烏龜,再加上劉備率軍來源,還有兗州世家的反叛,曹操隻好放棄徐州,回軍兗州。

穆良奇站在高高的城牆上,望向城外,城外的方向就是兗州,這個城池是抵抗兗州入侵的第一線陣地,在這裏劉備安排了不少軍士把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