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衰老固然是人體的一種自然規律,我們不可違背。但是,隻要人們加深了對它的了解和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采取正確的生活習慣和保健措施,仍是可以有效地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的。
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不懈追求的目標。時至今日,有效地控製衰老,延緩衰老的發生,已越來越多地受到醫學家和生物學家的重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文明的進步以及科學的高度發展,探索衰老的規律,製定抗老防老的措施,已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
衰老是什麼
人自出生後,其生長發育過程便可分為生長、成熟和退化三個過程。這三個過程貫穿著人的一生,它其實就是一個衰老的過程。
那麼,衰老過程具體又是怎樣的呢?
(1)衰老的概念
迄今,國際上對衰老仍沒有統一的定義。《辭海》對衰老的解釋是:“生物體在正常環境條件下發生的機能減退,逐漸趨向死亡的現象。”
目前,對衰老的一種比較通俗易懂的解釋是:衰老就是在退化期人體各個器官、組織和細胞所發生的退行性改變。這些退行性變化,使生理功能衰退,故老年人容易患多種疾病,從而進一步使整個機體發生衰老。
(2)衰老的類型
醫學上,一般將衰老分為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
生理衰老可以從年齡、容貌、聲音、舉止動作等方麵看出,生理衰老會涉及到各組織器官和係統,影響人的各種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可直接通過檢查而發現,容易被人們重視。
心理衰老常表現在感知覺、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感情脆弱而不穩定、意誌減弱和行為失控等,心理衰老不易被覺察。
衰老是從細胞發生的,在人的一生中,人體細胞大約分裂50次就不再分裂,此時人的生命就將終止。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逐漸老化,功能降低,從而導致整個機體的衰老。腦細胞的老化導致腦功能下降,也即神經功能下降,也必然引起心理衰老。
(3)衰老的特征
衰老的普遍性:衰老過程在多細胞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
衰老的內在性:衰老是生物體必然的內在性退變過程;
衰老的漸進性:衰老在生物內體是不停頓地逐漸發展的過程;
衰老的不可逆性:衰老變化一旦發生,常常是不可逆的;
衰老的可預見性:生物的衰老過程是可以預計推測的。一般超過65歲的老人,約有30%出現各種生理功能減退,這種生理功能減退情況在平時可處於平衡狀態,一旦遭到感染、外傷以及各種內外環境改變的影響,可因適應性不全麵即刻危及生命安全。
(4)衰老的表現
醫學上認為,衰老是從整個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性衰退、老化而論的,不是單指某一組織器官功能的衰退。因此,確定人體的衰老是從綜合指標判斷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
皮膚的皮脂腺、汗腺功能減退,皮膚幹皺,皮下脂肪減少,彈性減小,皮膚呈鬆弛狀態;視覺調節能力下降,晶狀體混濁度增加;聽力減退;記憶力降低;身高下降;性格情緒改變;血液中遊離脂肪的含量增加,不活動性脂肪增多;骨質疏鬆和肥大、增生、退行性等改變;體內器官功能性減退。
人為什麼會衰老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衰老便伴隨著我們。那麼,人類為何從誕生起就不可避免地逐漸走向衰老直至死亡呢?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細胞每分裂一次,人體內部基因構造核酸結合體兩端粒子就會脫落一些,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多,人體基因核酸鏈會越來越短,從而導致基因發出的調控信號越來越弱,細胞的工作效率越來越低,最終導致人體衰老速度的加快、抗病能力的下降以及體內各器官協調能力的削弱。如此長時間的周而複始,人就會死亡。
上述是人體生理自然規律的死亡,是無法避免的。而下麵這些現代醫學對人體衰老原因的認識,則是人體衰老機理之外的,人類本身的不當行為導致的身體衰老進程加快,這些都是人類自身可以最大限度地進行改善的。
過度氧化。人體過度氧化的危害會表現在:加速衰老、疾病、死亡;導致腫瘤迅速生長;引發炎症、自身免疫反應而使身體健康遭受破壞;產生色素沉著,色斑出現。
細胞的壽命。細胞的間隙被代謝廢物充填也會導致細胞衰老;細胞突變,染色體畸變也會誘發衰老,常見原因包括電離輻射、放射線危害等。
腦衰則全身衰。受到精神打擊的人,會突然衰老下去,這說明大腦中樞對衰老有著巨大的影響。有的人在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後,不久也會悄然而去,這就是衰老受中樞神經影響的典型例子。
蛋白質的老化。其可能途徑有:蛋白質合成出現差錯;核蛋白老化;異常基因導致蛋白質合成障礙,從而引起生命的衰老。
內分泌係統功能減退。性腺、甲狀腺、腎上腺、腦垂體等功能的減退,會誘導人體迅速衰老。比如說有甲狀腺疾病的病人就很容易出現早衰。近年來,因胸腺萎縮而促使衰老加劇的觀點,也越來越引起專家學者們的注意。
微循環障礙。由於人體大量代謝廢物的沉積和病理性代謝渣滓的黏附,破壞了許多微血管係統,從而導致血管的管腔狹窄,甚至封閉,致使微循環、循環發生障礙,使生命代謝的交換活動受到限製,從而導致了細胞的衰老。
另外,自體中毒、營養不良都會導致人的衰老。
衰老的原因還有很多。相信通過以上對衰老主要原因的認識,人們延緩衰老的行動方向會更加明確。有的放矢抗衰老,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人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所謂壽命,是指人從出生經過發育、成長、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肌體生存的時間,通常以年齡作為衡量壽命長短的尺度。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健康,渴望長壽。
但人的生命終究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中醫學稱之為“天年”。那麼,人的“天年”的極限究竟是多少呢?
(1)人的壽命可以延長
從現代的科學水平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來看,要使人類壽命普遍延長,是有可能的,關鍵就在於抗衰老。正如美國國立老年研究所所長格留利其所說:“迄今為止,我們最大的努力是在於對衰老過程有更好的了解,這種努力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新技術,它必能大大延長人的平均壽命。”
每個人的衰老有多快,每個人的生命有多長,這在過去是不可能回答的。直到最近醫學專家們才作出預見,衰老的速度可以用很多方法加以控製。
如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可以用適當抗氧化治療來延緩或推遲衰老。人老了就該衰老,視衰老為正常現象,這是我們過去所認識的衰老。而現在則認為衰老是可以推遲的,甚至還可以逆轉,與衰老有關的很多疾病可以預防,甚至還可以治療。
總之,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醫學技術是人類不斷延長自身壽命的基本前提。
(2)人的平均壽命在增高
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的報告指出,全世界人均壽命為66歲。我國人均壽命為71.8歲,其中北京為75.8歲,上海為79.6歲,香港、台灣為80歲。而日本人平均壽命高達81.5歲。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篇報告中指出,未來人類的預期壽命將會延長,人類死亡年齡將發生很大變化。
報告預測,未來死於難產的婦女和嬰兒、死於營養不良的兒童以及死於傳染性疾病的人將有所減少,而死於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意外的人數將相應增加。報告稱,傳染病死亡人數的下降將使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增加,但與此同時,癌症死亡人數和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仍將上升。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與煙草有關,據調查,有70%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者為煙民。
(3)人的壽命應該是120歲
壽命的長短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如它與先天稟賦的強弱、後天的給養、居住條件、社會製度、經濟狀況、醫療衛生條件、環境、氣候、體力勞動、個人衛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關。人自出生後,都要帶著先天的遺傳因素,經曆社會因素的洗練、生物因素的幹擾、特殊意外情況的遭遇,各人壽命也因此而不盡相同。那麼,這些是否就意味著人的壽命是深不可測的呢?
我國《尚書》中提出,“一日壽,百二十歲也”,即活到120歲。晉代著名養生家嵇康也認為,“上壽”可達百二十,“古今所同”。現代,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應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用現代科學手段已完全有可能將人的死亡盡可能推遲,許多科學家已經認識到,人的壽命應該是120歲,雖然不可能人人都活到120歲,但應該接近120歲,而不應相差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