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庸人自擾,快樂自找
(民諺釋義)
李宗盛有首《凡人歌》唱得好:“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很形象很生動地刻畫出了凡人的眾生相。
就像李大哥所唱的,凡人因為無法得道成仙,所以難免會有雜念。這雜念啊,就是苦惱的源泉。人生在世,每天被瑣碎之事糾纏,誰會不生出林林總總的想法呢?庸人自擾這個詞批評人們自尋煩惱,批評的好,但是,這裏也要為人類辯解一下,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容易,不是像神仙那樣可以整日呆在天上無所事事,還一天就等於地上的一年。如果有這樣的逍遙日子過,還有誰會生出狗屁煩惱呢?難怪古代帝王想登天,當皇帝多累啊。所以,這裏先設身處地替凡人想一下,他們有煩惱,有不開心,很正常。
是凡人就會有煩惱,這一點誰都不能回避,不能因為這裏講養生就不顧事實說人可以從來就不生煩惱,所以,庸人自擾在這裏被說成凡人自擾。很多人都覺得“庸人自擾”是個很帶貶義的詞,庸人就是指那種平庸的人。其實,芸芸眾生中又有幾個不平庸、不平凡呢?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人物,人就是要樂於承認自己的渺小卑微,樂於承認自己經常自尋煩惱,這樣我們才能看清生活的本質——由一個個煩惱和一個個快樂交替構成。
既然煩惱躲避不了,我們就可以看清“庸人自擾,快樂自找”這條民諺的重點在哪裏。對,重點在後半句——快樂自找。煩惱你找來了(由於許多不得已的原因,生活賜予的),那麼,你要平衡你的心情,就去把快樂也找到。怎麼找?找所有能讓自己高興起來的事情,想所有的辦法讓自己高興起來,以高興起來為目的。
庸人自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快樂自找。有了煩惱不要怪自己,不要怪自己又自尋苦惱,承認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感,然後,就去找快樂,一定要找到快樂。人家說,醫治失戀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始一段新戀情。那麼也可以這麼說,排解煩惱最好的辦法是找到新的快樂。
(養生原理)
這條民諺的養生原理就在於一個平衡。煩惱和快樂的平衡。
醫學研究,煩惱的情緒對健康有害,這個無需贅述。但很多時候,人們又無法控製自己不去煩惱,不去想煩惱的事。如果這個時候,學會積極地去尋找快樂,中和自己的負麵情緒,對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的健康都很有好處。
快樂的正能量能中和負麵的情緒,煩惱的負能量也能起到抑製正麵情緒的作用。醫學研究人員發現,總是保持快樂、開朗等正麵情緒,不一定就很好。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埃德·迪納說,雖然快樂的人比經常生氣、憤怒的人更健康、更成功,但與完全不煩惱相比,適度的煩惱和焦慮可帶來更多好處,他建議人們——極端高度快樂並非值得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