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熱燙的湯飯與食管癌的發生亦有關係。研究表明,在食管癌高發區,多數患者有愛吃燙食的習慣。
人的口腔、食管和胃黏膜的耐受溫度為50℃~60℃。為了避免對口腔、食管黏膜的燙傷,減少食管炎、急性胃炎、食管癌的發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吃熱燙的湯飯。
不宜吃湯泡飯
有些人(特別是牙齒不好者)喜歡把饅頭、燒餅等食物放在湯裏泡軟後再吃,認為這樣好嚼、好消化。其實,這是一種不科學的吃法。長此下去,會使胃腸消化功能減退,引起胃病。
因為吃進的食物首先要在口腔中進行咀嚼和初步消化,堅硬的牙齒將大塊食物切、磨成細小的顆粒,同時涎腺不斷地分泌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唾液中的澱粉酶將澱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麥芽糖,使胃腸便於進一步消化吸收。人體在消化固體狀食物時,咀嚼的時間越長,唾液分泌量就越多,越有利於潤滑和吞咽食物,也越有利於減輕胃腸的負擔。把飯和湯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裏稍加咀嚼就咽進胃裏去了。這不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受到充分刺激,唾液分泌得很少,使胃和胰髒產生的消化液也不多,並且還被湯衝淡了,吃進肚子裏的食物不能充分地得到消化和吸收。日子長了,就會引起胃病。因此,不宜吃“湯泡飯”。
吃飯時可適當喝些水
有人認為吃飯時飲水會衝淡消化酶,妨礙消化和吸收食物。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水不會把未消化過的食物衝過你的消化道。事實上,酶在流體環境中最活潑,能夠促進食物的消化。另外,在飯前或吃飯時喝些水或含熱量的液體,能幫助人們產生吃飽了的感覺,有助於控製體重。
幹飯更容易消化
很多人都以為稀飯比幹飯更容易消化些。因此,有些人因胃部不舒適而經常吃稀飯,認為這樣能減輕胃的負擔。其實,稀飯比幹飯更不容易消化。這是因為稀飯水分多,稀釋了唾液和胃液,使唾液和胃液的分泌相應增多,易造成胃下垂和胃鬆弛。稀飯綿軟,一般不經咀嚼即咽下,所以不能將食物和唾液均勻混起來,更會加重胃的消化負擔。
睡前吃夜宵影響睡眠
有不少人喜歡在睡前吃頓夜宵,以為吃得飽才能睡好,其實這樣反而影響睡眠效果。
睡前吃夜宵,因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容易出現胃脹、胃痛等一係列消化不良症狀。同時,入睡時胃內充滿食物,會使膈肌位置上升,造成肺的活動受限,引起大腦部分中樞神經興奮,易做惡夢。夜宵最好安排在睡前1小時之前,且食物應易於消化。
忌過多食用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食用過多會影響人體內的酸堿平衡,給人帶來疾病和影響神經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減退、思維力下降、神經衰弱。
這是因為,人體在正常狀態下,血液為弱堿性。血液中不論酸性過多還是堿性過多,都會引起身體不適。人每天都在大量吃入酸性食物,會導致血液酸性化,就稱酸性體質。酸性體質的人常有一種疲倦感,開始時有慢性症狀,如手腳發涼,容易感冒,皮膚脆弱,傷口不易愈合等。酸性體質呈嚴重狀態時,就會直接影響腦和神經的功能,從而導致記憶力減退,思維力下降,神經衰弱。
日常飲食中酸性食物有肉類、魚類、貝類、蝦類、蛋類、花生、紫菜,還有啤酒、白糖,主食中的米、麵也屬於酸性食物。
人在每天吃入大量酸性食物的同時,一定要做到吃一定量的堿性食物,從而達到人體內酸堿的中和。堿性食物在日常飲食中也很多,如蔬菜、水果、豆類、海藻類、茶、咖啡、牛奶都屬於堿性食物。
忌多吃精製糖
精製糖是將粗糖溶於水中,再用骨炭或活性炭脫色後,真空濃縮、結晶而成的糖。精製糖含蔗糖99.7%以上,是高級白糖。這類糖能刺激味蕾,使人有甜的感覺。如白糖、紅糖、砂糖以及由它們製成的甜點心、甜飲料、糖果等,平時人們要注意少吃這類糖,原因如下:
1.會使人體發胖。精製糖屬於“空熱能”,這些食物除含碳水化合物外,不含或隻含少量的其他營養素,它隻能產生熱量,尤其在膳食以外吃糖容易使熱量過剩,過剩的熱量會使人體發胖。肥胖對於兒童或成年人是一種病態,至少對身體是一種負擔。
2.精製糖是一種“高密度熱能”食物,它在食物中所占的體積小,但產熱量高,體積增加不多,但熱量增加很多,再加之進食量不減少,其中的熱量與糖熱量相加,更會使人發胖。肥胖會使人體的胰島素產生對抗,間接使其效力降低,不能控製血糖於正常水平,引至血糖升高,就會導致糖尿病。
3.精製糖在體內代謝過程中容易轉為甘油三脂,會使人患甘油三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