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老道哈哈大笑,問:“那你說說誰更懶些?”
張齊賢回道:“老和尚是做人懶,你嘛,是做事懶些。”
賀蘭老道笑得更歡快了,許久後,拍著張齊賢的肩膀,說:“小兄弟,我們結拜兄弟可好?”
張齊賢盯著老道的眼睛,點點頭又搖搖頭,折騰半天,不知所以。所幸哥哥昭度跑過來,這才拉了弟弟閃人去了。後來,這結拜兄弟的事情也沒實現,畢竟一個三歲的小娃子,哪懂得什麼叫做義氣呢。
在寺中的日子大概就是這樣——肉體上時刻掙紮撲騰在死亡線上,精神上則是自我安慰娛樂。張家人住了些時日後,肉體和精神上就同時有些苦不堪言了。
“好痛……我拉不出來。”張齊賢在茅房中直叫喚。
“孩兒,你忍忍,娘拿勺子給你掏一掏。”
“不要。”張齊賢哭的異常慘烈。而張家其他三人也都是同樣的狀況,幾乎要以茅房為家了。
張齊賢受了這樣的難以啟齒的苦,每每到吃飯的點,總把腦袋抵在牆上,風騷地搖晃著腚部。孫氏看著可憐,不氣也不惱,規勸幾句後,小孩子終究抵不住饑餓,還是吃了。
這種近乎被幽禁在寺中的日子,一直持續到這年的年尾。
原來,後晉和契丹打得火熱,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先前,九月份時,在遙遠的北方前線,契丹派出三萬大軍進攻河東,被劉知遠擋了回去。契丹主子耶律德光滅晉之心不死,繼續整頓兵馬,準備再度南下。
這一次,沒等耶律德光準備好,石重貴主動反攻。十月,石重貴任命杜重威為北麵行營都指揮使,李守貞為兵馬都監,帶著後晉大兵們北上會師於廣晉,準備畢其功於一役,與契丹進行最後的決戰。
耶律德光納悶且高興,“老子正要準備南下,你們卻主動送上門來,好啊。”耶律德光決心不能讓孫子失望,於是,十一月,契丹同樣地舉全國之力,自易州、定州發兵,直撲恒州,尋找著後晉的主力,雙方戰於中度橋。幾個回合戰罷,契丹將後晉圍困在了中度橋。
石重貴心情激動,全力地催促著輸送糧草,同時不計後果地把京城以及周圍所有能調動的部隊全部壓了上去。這貨跟瘋了一樣。石延寶以及他手下的兵就是這個時候調走了。
可惜,到了十二月,噩耗傳來,杜重威居然投降了——且是帶著後晉絕大部分大兵們投入了耶律德光的懷抱。
形勢一下子急轉直下,猶如滄海桑田的變化隻在轉眼的一瞬。最終,耶律德光指揮著原後晉的部隊,攻入開封,活捉了皇帝石重貴。
後晉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