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傅不顧小孩子的可憐樣,吼著:“你們這一家子吃我們的,喝我們的,還有理了!”
就這一句話,說的兩個孩子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對方不依不饒,最後礙於僧主出麵,這才安撫住情緒。
經此一事,僧主隻好寫了一封信以及一串佛珠交給張金仁,神情惋惜地說:“事已至此,貧僧隻能給你寫封信,打發你去左山寺了。”
“多謝僧主這些時日的照顧,我,唯有感激涕零。”
一家四口又一次收拾行裝,踏上顛簸、泥濘的路途,向定陶的左山寺而去。時值九月,天空飄起了冰涼的秋雨,落在臉上和身上,冰冷地刺痛著枯瘦的身體。
行不多時,張齊賢突然好奇地問:“左山寺是什麼樣子?那裏有吃的嗎?那裏的大和尚凶不凶?”
“不凶。”
“真的不凶嗎?”
“那可是天下名寺,裏麵的僧人都是修行很高的人。”
張金仁詳細解釋著這寺廟的情況,“這左山寺可大著呢,寺中供著釋迦牟尼、阿難、迦葉、觀音和羅漢,還藏著燃燈佛的舍利。據說這寺東漢的時候就有了,是紀念左丘明而建的。”
張齊賢聽了後半懂不懂,隨口就問:“燃燈佛是幹嘛的,他是做燈……”
母親孫氏趕緊打嘴,莫要兒子口無遮攔,告誡他佛祖是要頂禮膜拜的。“見到佛像就拜,別說話,別那麼多問題。”張齊賢點點頭。
張昭度在一旁岔開話題,問道:“就是那個寫《左傳》的左丘明?”
“正是。”
“我有學過這《左傳》的。”
張齊賢掰開母親的手,搶著說:“我也要學。”
“等安頓下來,哥哥教你。”
“好。”兄弟二人就此拉勾約定好。
這左山寺原名興華禪院,始建於東漢,經曆隋、唐,因寺中寶乘塔裏安奉著隋文帝贈送的六顆燃燈佛舍利,故而聲名顯赫,成為全國六大名寺之一。
張家四口人從清晨出發,一路向北,一直行至第二天的傍晚時分,才見一座大寺赫然出現在眼前。山門高聳,朱漆的大門,赤紅的高牆,大門之後隱約於山林間的各種大殿,無不顯露出這是一處異常顯赫的佛門重地。
隻是,這裏很是安靜,晨鍾暮鼓聲消停了,就是寺中燒香誦經的聲音也沒有。寺門前空蕩蕩無一人。
張金仁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但還是走上前去敲門。許久,無人應答。
無奈,張家四口隻好扭頭準備向回走。這寺門卻突然開出一道縫,從縫中鑽出七八個光頭的僧人,每人手持一根長棍,將四人圍在中間。“你們是何人?”
“別打,別打!我們是來投靠的,我這有信物。”張金仁連忙從懷中取出信件和佛珠。
僧人們見了佛珠,這才收了敵意的眼神,但還是圍攏上來,將這一家四口架著進了寺門。
“你們騙人,這些人好凶。”張齊賢扯著嗓子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