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石重貴根本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他隻關心自己的皇位。為了這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位置,石重貴主動擺低了姿態,將一大幫“賢臣猛將”推到台前。“愛卿們,隨朕禦駕親征嘍!”
於是,主持國政的桑維翰指揮著劉知遠、杜重威、張從恩、安審信、皇甫遇、張彥澤、宋彥筠等十五個戰區的將軍們,開始了又一回合的抵抗鬥爭。而石重貴自從喊出禦駕親征的口號後,就病了——也許是裝的,不得而知,反正就是病了。
耶律德光一時大意,被後晉反擊成功,隻好帶著手下的大兵們向後挪動了些許。後晉終於抵擋住了契丹的鋒芒,暫時穩住了陣腳。很有“骨氣的”石重貴突然意識到,自己可以高興和自豪了,“愛卿們,你們的皇帝還是很英明神武的。”
因為“英明神武”,皇帝陛下又下了一個決心:“李守貞聽命,朕命你率師東討楊禿子。”
“謝陛下,臣去也!”李守貞得了命令,跑得比赤兔馬還快。李守貞與楊禿子長期不合,結有梁子。這一下子,“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公報私仇了。”
石重貴見李守貞跑得沒影了,估計病也好了,然後偷偷地躲到後宮中研究美食和人體美學去了,順便多生產一些皇子、公主。
再說這個倒黴的楊禿子,本名叫楊光遠,乃是平盧(青州)節度使,手下有很多大兵,屬於實權派。由於楊光遠的頭上“水土流失”很嚴重,周圍的同僚們也不給他麵子,故而都稱他為禿頭將軍或楊禿子。當楊光遠的頂頭上司石敬瑭在位的時候,他算是個很會效忠主子的二貨,並和主子保持著相同的政治立場——與契丹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但是,當石重貴上台後,楊光遠再與契丹眉來眼去,且忽悠遼國攻晉,就必然招新皇帝恨了。
討逆的大軍開拔過去,浩浩蕩蕩,連綿數十裏地,一路向東攻到青州城下才停了腳步。
在那個紛亂的朝代,恨某一個人,直接“老子拿刀砍死你”就可以了。若很恨某個人,則是“老子滅你滿門”。若恨透了某人,應該就是否極泰來了,“親愛的,你慢慢地死,讓我多高興一會兒”。李守貞很懂得這一套規矩,他沒有跟楊光遠硬拚,而是設計了一套“長連城”將青州城團團圍住。為此,李守貞暫且收了戰馬,從周圍州縣征了數萬名農夫,專心投身到建築事業當中。
成了甕中之鱉的楊光遠很受傷、很無助。
“親愛的契丹朋友,快來救救我!”
恰此時,耶律德光正與石重貴進行決戰,無暇顧及山東的戰事。而且李守貞把架勢擺得很大,耶律德光隻好回絕了:“在家奶孩子,沒空。”
沒辦法,楊光遠和手下大兵們隻能被迫節食,減少糖類和蛋白質的攝入量。過度節食後,楊光遠的精神有些恍惚,他想起了曾經有一次撒紙錢時,“老天爺”暗示他會當皇帝。
“我要當皇帝!”這大概就是楊光遠每天早晨餓醒之後必須高喊的口號。於是,楊光遠靠著這個難以實現的皇帝夢堅強地、樂觀地活著,活著,活著。
這一圍,從初夏開始,一直僵持到深冬。青州城中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人相食的地步了。具體怎麼個吃法不得而知,但吃過的肯定都不是人了。
終於,青州城的陣線從內部瓦解,楊光遠的兒子們投降了。而楊光遠則死在一群大兵的懷裏,據說是被夾死的,是那種肋骨被壓斷了,插入肺中而窒息死去的。也有可能是大兵身上很重的狐臭或者幾年不洗澡的特殊體味,把楊光遠熏死了。
反正楊光遠沒了,該死的戰爭也結束了。楊光遠的兒子們因為戰場起義有功,又繼續當官,為朝廷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