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契丹南下(1 / 2)

當曆史的車輪前進到公元942年6月時,後晉皇帝石敬瑭因病離世,享年51歲。

宰相馮道抱著年幼的皇子石重睿,心中思緒萬千。“如今國家多難,應該擁戴一位年紀大的君王,否則主少國疑,政局必然不穩。”

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馮道違背了老皇帝的意願,擁戴齊王石重貴繼位。

曆史在這一刻,發生了一次小小的意外。即將而立之年的石重貴運氣爆棚,順利地住進了皇宮。

石重貴自恃眼大腿粗胳膊長,剛剛上台,就做了一件大事,且徹底惹毛了契丹(遼國)。

具體的緣由,據說是石重貴隻願意做契丹主子耶律德光的孫子而不願意稱臣。

遼國皇帝耶律德光怒了。“孫兒繼承皇位,為何不先行報準?”

“老頭,朕不忘先帝當年定下的盟約,這才甘願稱孫,已經夠了,沒有稱臣的道理。你若不滿,隻管發火。朕已備下十萬橫磨劍,就待你南下決一死戰。”石重貴很堅決地把耶律德光的質問頂了回去。

“沒想到這孫兒如此無禮!”

耶律德光應該沒有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那麼,必須要用刀和血來解決問題了。

其實,耶律德光稱呼對方為孫兒是完全正確的、有曆史根據的,其中緣由又可以追溯到石敬瑭——石重貴的養父。六七年前,石敬瑭為了當皇帝,拱手把燕雲十六州的大片國土送給了契丹。敗國如此,堪稱五千年難得一遇,把中原老百姓的臉麵丟得一幹二淨。

樹沒皮尚且活不了,人沒臉還能活嗎?但是,石敬瑭還是就覺得不夠放心,然後就突發奇想,主動地、厚顏無恥地認了契丹主子耶律德光為爹。

具體的過程大概很有儀式感:

“爹啊,讓朕做您兒子吧!”年長的石敬瑭派重臣桑維翰,慎重地向耶律德光遞交了認爹申請書。

“石郎,你說什麼?”耶律德光故意裝作很驚訝,言下之意就是要考察下。

“爹啊,讓朕做您兒子吧!真的!”石敬瑭又重複了一遍。

“這樣好嗎?”耶律德光的臉上繼續露出疑難之色,心中已經有些小開心了。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好吧,那我隻能勉為其難了。”耶律德光很開心,甚至很瘋狂。“有兒如此,不答應都不行了,哈哈……”

如此,這兩個人終於機緣巧合地建立了海枯石爛般的父子關係。

時光荏苒,石敬瑭終究是先老爹而去了。死後葬於顯陵,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每一個字都是莫大的諷刺。

如今,既然皇位意外地落在了石重貴的身上,那麼,之前的一些勾當就得換一換。新皇帝上台,必然要做一件有“骨氣的”的事情,也讓子民們一起高興高興。

就這樣,後晉和遼國開始了一次“親密的”交鋒。第一回合戰罷,石重貴明顯吃虧,孫子果然打不過爺爺呀。後晉的大兵們都躲到城牆後麵,戰戰兢兢地等著老天開眼。

而在城牆外麵的百姓們可就遭殃了。契丹人出征不帶糧草,全靠騎兵四處“打草穀”,也就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搶奪民間的糧草財物。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據說,當時的德州、滄州一線和深州、翼州一線(即今天的山東、河北地區),中原千裏之地,百姓幾乎全部死光。恰逢陽春三月,曠野之中,但見花開,難聞花香。中原人砸破腦殼也沒想到,當年歸附中原的契丹八部會如此厲害,如此血腥,這真是:

白馬青牛祭祖先,藍天碧水孕契丹。

能騎善射真镔鐵,羽翼難圖數百年。

馬壯兵強歸一統,幽雲巧取入中原。

王侯將相農夫死,碎骨堆成萬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