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張母教子(2 / 2)

張齊賢一家人開動碗筷,一邊吃一邊追憶著往昔的貧苦日子。孫氏的筷子動的不勤,那盤羊肉一塊也未夾到自己碗中。張齊賢夾了一塊肉送過去,母親又轉送到孫兒的碗中。

張齊賢關切地問:“娘,您沒胃口嗎?”

孫氏歎息一聲,說:“不是,我看這一頓飯少說要花一貫多錢,雖說你有朝廷的俸祿,可如此吃法,終歸是無法長久的。”

張齊賢知曉母親的顧慮,轉身將大門關了,然後小聲地將陛下賞賜給新科進士的二十萬貫錢說了出來。

張齊賢滿心歡喜地等著母親笑出聲來。

孫氏的臉色果然變了變,卻不是純粹的興奮和喜悅,眉梢間頗有些憂愁。“我聽說昔日的晉王很會籠絡仕子,如今他當了皇帝,卻更甚於往常了。”孫氏慎重地凝視著張齊賢,問:“我沒讀過多少書,我隻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他日,若官家言行有過失,你作為臣子該是拚死上諫呢,還是順著官家的心意而不分對與錯?”

“可是,當今陛下賞賜的,總不能不領賞吧……”張齊賢見母親堅持己見,不知如何繼續回答,母親的話雖糙了些,道理卻是正確的。張齊賢幹幹地嚼著母親話裏的意思,麵上漸漸露出些許慚愧之色來。

“既然領了,那就領了吧,隻是你不該抱著如此理所當然的態度。”孫氏見兒子有所羞愧,話鋒一轉,說:“你既已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便不多言。你也該好好反省一下,將身上沾染的濁氣祛除幹淨。如何做官的道理誰都懂,隻有要做到時刻提醒自己,才不會辜負了你寒窗苦讀的初衷。”

張齊賢慚愧道:“娘教訓的是,孩兒定然不敢忘。”

“不僅要記在心裏,還要寫在紙上,放在案頭,時刻提醒自己。你父親若在世,肯定也會說我們張家不求你家財萬貫,但求你能夠名垂青史。”

“是,孩兒一定將這個道理寫成詩,日日放在眼前。”

張齊賢自京城回來,的確有些微妙的改變。孫氏本著防微杜漸的姿態,幫兒子挑了一根不大不小的刺。在外人看來,可能多半是孫氏雞蛋裏挑骨頭了。

張齊賢不敢不受用,自小到大,凡有錯誤,必然被母親孫氏掐死在萌芽狀態,不然,也不至於能以貧寒之身而中進士。張齊賢回屋後,沉思半天,然後從書案上取了一張紙,舔飽筆,寫下小詩一首。

詩曰:“慎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國法須遵守,人非莫舉揚。無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此個如端的,天應降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