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度在一旁補充說道:“三郎,我在這裏照顧娘,你先忙你的去吧。”
“知道了。”
張齊賢退出母親房間,一個九歲、一個七歲的男孩兒一起撲了過來,抱著張齊賢的大腿,嘴上一起喊著:“爹,爹……”
九歲的孩兒叫張宗信,七歲的孩兒叫張宗誨,是張齊賢與妻子崔姑的孩兒。十年前,張齊賢曾去參加過一次科考,當時盧多遜是主考官,估計是張齊賢豪放的文字風格不合主考官的口味,所以就落選了。張齊賢回來時,曾有一段時間非常抑鬱,幸得崔姑在身邊開導、陪同。孫氏見兩人之間生了情愫,就撮合著兩人成婚,衝一衝落榜的晦氣。張齊賢婚後的生活算得上是較為甜蜜的,若不是家裏貧寒,這孩子肯定還要再多生幾個。
張齊賢蹲下來,撫著兩個孩子的腦袋,說:“信兒,誨兒,爹考上了進士,入朝為官了,今後你們也要好好讀書,知道嗎?”
“嗯,爹,我們一定會好好讀書,絕不給你丟臉。”兩個孩兒非常乖巧,在崔姑的照顧下,讀書識字從未有多偷懶。
“好了,爹還要出去招呼下客人。”張齊賢站起身,將孩子交與崔姑照顧。
進士還鄉,海角村炸開了鍋,鄉親們迅速熱鬧起來,前來道賀的人擠滿了張家的院子。張齊賢一一還禮,了卻了鄉親們一睹進士的風采。
鄉親們看著儀表不凡的張齊賢,既羨慕又佩服。
“我早就知道張家的二公子,額,不,準確來說,是張家三公子張齊賢能考上進士。”
“如何見得?”
“他從小就異於常人,特別是飯量奇大,一個人能頂五六人,這豈是平常之人,肯定能出人頭地的。”
“我也早就知道這小子有出息,怎麼樣,我說對了吧。”
“你們這是事後諸葛亮。”
……
左鄰右舍們全部過來登門祝賀,張家門口一直熱鬧到天黑時方才安靜下來。
月上半空時,母親孫氏坐在裏屋的榻上,懷中抱著張金仁的靈位牌,靜靜地回憶著往昔的點點滴滴。
“孩子他爹,我們的三郎考中進士了,你泉下得知,也該是很高興的吧。”孫氏緩緩地撫摸著靈位牌,許久,許久。
張金仁因病去世至今,已二十餘年了,孫氏堅持著不改嫁,一直是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地將張昭度、張齊賢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如今,張齊賢終於出人頭地,母以子貴,孫氏的心中算是很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