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2 / 3)

體育大課堂教學采用“技能達標”法 ,輔以“教學比賽”法。所謂“技能達標法”主要針對中學生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抑鬱心理、自主練習時間少的現象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動作技能達到一定目標的“自主練習”教學,增加自主練習時間,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方法,即先由體育教師進行動作技術的講解示範,然後學生集體練習,也可以由小組長帶領各組練習,從而達到相應的技術動作標準。教學組織形式不像傳統教學法簡單講解示範後自由練習,而是仔細講解,並示範,做到70%的學生能基本掌握所學的技術,然後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教學比賽,鞏固所學技術技能,靈活運用於項目表演或實戰對抗中去。調查表明,通過模塊教學,學生的單項運動技能,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自我感覺良好,甚至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對抗和比賽。通過激發學生對勝利的渴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運動技能的提高。

3.4 對體育大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評價

任何教學模式均有其相對應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體育大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進行抽測性評價,對學生采用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抽測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教師的抽測性評價,即由汨羅市教育局組織五所普高的相關人員,製定出各教學模塊的考試方案,然後從各校各年級按一定的比例抽取一部分學生進行相應選學項目和耐力項目的考試,如籃球模塊的則進行籃球項目的運球繞杆計時和1000米(男)/800米(女)耐力跑考試,最後取其平均值,在各校各年級之間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則由相應的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平時上課的表現和期末的考試成績各占40%,上級抽測成績占20%,折合一起進行打分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既對教師的教具有監督作用,同時對學生的學具有促進作用。

3.5 學生對實施體育大課堂教學的心理感受

體育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光是身體的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體育大課堂在汨羅市的所有高中都已相繼實施,為廣大學生所接受,並達到了預期的運動技能目標,但學生的心理是否完全認同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呢?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受場地器材、教師配置等因素的影響,有些運動項目在我們現有的條件下是無法開展的,如網球、高爾夫、斯諾克等項目;另外,在選擇項目的過程中,出現項目與人數不均衡現象,有的項目報的人很多,有的項目報的人數較少,一部分學生不得不服從第二誌願調配到其他項目,但總體而言,學生都能夠麵對現實、接受現實,在體育運動參與過程中盡情的揮灑汗水,感受運動的快樂。

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主題,隻有培養出具有強烈主體意識的年輕一代,才能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 。大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學生依賴接受的教學方式為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勤於思考,提高能力的教學方式,學生的主體精神得到了發揮。

3.6 實施體育大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

3.6.1 場地、器材和天氣的影響

學校運動場地與器材是實施體育大課堂教學的根本保障,調查發現汨羅市的五所普通高中,均存在場地、器材不足的問題,有的籃球場同時還兼具著排球場和羽毛球場的功能,造成相互幹擾;有的項目器材太少,無法有效完成單項技術的教學。五所高中,隻有一中和二中有室內體育館,有風的時候,對其他三所學校的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項目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一旦碰到下雨的天氣,就隻能在室內上理論課,特別是多雨的季節,持續的理論課會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激情,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3.6.2 學生興趣愛好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由於學生對體育大課堂教學項目了解不夠,或受其它項目及同學的影響,甚至對不同項目任課教師本身的喜好程度、對不同項目考核形式的接納程度等因素,部分學生在大課堂教學的某個項目學習一段時間後,頻繁地要求調換所學項目或擅自改項,為體育大課堂教學和管理增加了難度。 調查發現,大部分女生,沒有特別喜歡的運動項目,出汗對於她們來說是一種苦難,所以喜歡三五成群的跟風選項,一旦有一個人申請轉項,則其他幾個人也會跟著申請轉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達不到專項教學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