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刺激,能夠通過大腦導致月經的改變,冷水會影響血液循環,影響經血的排出,出現痛經或閉經。有一位農村少女,月經初潮,她不知為何物,既羞又怕,背著父母偷偷地用冷水洗。從此月經閉止,數月不行,腹大如鼓,如妊娠狀,俗稱“血蠱”。後經名醫調理,溫經散寒,活血祛瘀,逐出瘀血盈盆,從此病愈。因此,月經期不要洗冷水浴。
2.月經期不宜坐浴
女性在月經期,因為盆腔充血,子宮內膜有創麵,子宮頸口微開,很容易使細菌侵入,此時洗澡不宜坐浴或盆浴。
因為坐浴和盆浴洗澡可使汙水進入陰道,細菌也隨之進入,上行進入子宮,從而導致生殖係統炎症。保持外陰部的清潔衛生以淋浴最合適。倘若沒有條件,又需要每天清洗,也可用煮沸後的清水待溫擦洗。淋浴時留心水溫要適當。水溫過高可使周身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會導致月經量增多;水溫過低可使生殖係統和全身受冷水的刺激,而導致痛經或停經。
3.月經周期不宜強行改變
女性的月經周期受性腺軸(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的控製,當月經剛剛結束時,子宮內膜在激素調節下開始修複。此後受到雌激素影響,子宮血管、腺體慢慢增長,間質逐步水腫、變厚。到月經後11~14天,排卵後黃體形成,子宮內膜在雌激素、孕激素影響下進一步增厚。通常在月經後的20~24天,子宮小動脈發育成螺旋狀,密度增加,內膜極度水腫。此時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波動,血管破裂,而致月經來潮。
女性的月經周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自然規律,有些人因為某些原因想避開月經周期,服用一些藥物如避孕藥之類來幹擾性腺軸對子宮內膜的調節作用,使人體的此自然規律受到破壞。這樣做有可能導致女性的月經紊亂,還會導致身體其他方麵的不適。因此,通常情況下,不要阻止月經按時來潮。
4.月經期不宜忽視心理衛生
月經初潮標誌著女性已經走向成熟,但是倘若對月經缺乏正確的認識,或存在不正常的心理,會對女性行經期的健康發生不良的影響。如:對月經的不正確認識,會導致月經初潮時停經。月經是少女到了青春期發生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有些少女初次來月經時,因為受社會上某些不正確看法的影響,錯誤地認為來月經是肮髒的,是見不得人的事。有的少女受別人影響,認為來月經時會有疼痛感。當自己行經時,因為自我暗示的作用而“真的”感到疼痛,於是發生恐懼心理。還有些少女來月經時,活動有一些不方便,怕被人察覺,於是發生羞昵、厭惡的情緒。這些不良情緒的刺激,會作用於丘腦下半部和垂體前葉,進而影響卵巢的功能,造成排卵異常,導致月經失調。嚴重者在某種精神創傷的刺激下,還會抑製卵巢排卵,從而導致停經。
暗示心理會導致痛經。痛經是少女常見的月經功能異常的一種病症。它表現為月經來潮前,小腹、腰部或骶骨發生壓迫感的隱痛或酸痛。暗示是少女發生痛經的主要原因。哪怕自己原來沒有痛經史或症狀很輕,因為曾經看到同伴或別的女性來月經時痛苦的表情,或聽說過此類情況,當自己來月經時,也會發生痛經。此外,平時怕痛、情緒易緊張的人,較易發生痛經。
不良心理會導致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是指女子月經來潮前的症狀,除主要表現為心理的緊張外,還有情緒不穩定,易激動,多愁善感,常因一點小事而傷心不已,自卑感強,煩躁不安,心煩易怒,出現無名火,容易與別人爭吵。此病症主要是因內分泌功能失調造成的,而抑鬱、愁悶的不良情緒,心理矛盾長期未得到解決,也容易導致內分泌功能失調。
要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首先要看一些有關生理衛生方麵的書,對月經有正確的認識,認識到它是自己生殖係統基本發育成熟的標誌之一。同時,還要有月經前的心理準備,要對自己的活動進行適當調整,相信這一不愉快階段會平安過去。其次,來月經時不要進行自我暗示,認為來月經會有疼痛感,應相信來月經時所引起的不適,包括疼痛,是絕很多女子能夠忍受的。再者,在月經期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或精神過於緊張。具體地說,就是不要因為月經期活動不便而發生自卑心理;不要因一件小事而與別人爭吵不休;也不要因一件小事而傷感不已。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